绝经综合征中医流派典型病案
发布时间:2016-09-26 00:00:00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虽疗效肯定,但其中远期不良反应无法排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竹林寺女科为浙江四大中医妇科流派之一[1],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2],传承至今已经1000余年,笔者有幸曾向竹林寺女科第109代传人陈拯民老师求教,受益良多,验之于症,起病每多霍然,现将竹林寺女科流派诊治绝经综合征独特的经验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明确机制
《黄帝内经》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强调了近绝经期妇女由于肾气渐衰,五脏六腑已无多余之阴血补充冲任二脉,故血海不足,且女性的生理功能也开始衰退,出现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形态苍老等症状。竹林寺女科认为,女性经历了妊娠生育和几十年月经之阴血损耗的过程,再加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致肾之阴液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和上济心火,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有余的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竹林寺女科治疗绝经综合征不同于世人之法,其认为人体脏器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近绝经期妇女不应以有无月经或者性生活能力来作为疗效标准,而应保存妇女已不足的阴液,改善阴阳失调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达到调和阴阳延缓衰老的目的。临床用药应平和,不宜过温、过燥、过补及过分通利,即或是脾肾阳虚的患者,也不用附子等温肾兴阳之品,以免扰动肾气,更耗伤肾精,即或用温补之法也要佐用养血滋阴之品方妥。
以平为期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女性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损,天癸将竭,精血不足,机体一时不能适应,从而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养等肾阴肾阳偏胜偏衰的现象。故多数医家认为,治疗绝经综合征应以补肾为第一大法,但竹林寺女科认为单一补肾则临床疗效欠佳。因绝经综合征患者病初有形之阴易耗,多见阴衰阳长之现象,若调摄不当、失治或误治,则阳气亢奋,进而化火,阴液更伤,而见阴虚火旺诸症;而阴阳互根互用,阴虚日久必及阳气,更见阴阳俱损,最终导致真阳失却潜藏,浮越于外的病理现象;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出现神倦乏力、腰膝酸冷、形寒肢冷、性欲减退、月经紊乱、夜卧不宁、情绪不稳等绝经期症状。盖营属阴,卫属阳,阴阳平衡,营卫和调则周身舒适。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肾气不足,可直接影响着营卫化生和输布,使阴阳失去平衡,阳不守外,阴不守内,则出现阴阳失调、营卫不和的证候。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绝经期肾气衰退,肾精亏乏,在治疗上应以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为出发点,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并强调用药须柔润不宜刚燥,应顾及脏腑阴阳的协调,临床常选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柴胡、黄芩、半夏等泄热存津,和解少阳;玉竹、麦冬、鳖甲等滋补肾阴;再以淫羊藿、仙茅补益肾阳,引火归元,体现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义。
重视脾胃
刘河间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以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明确指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思想。竹林寺女科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旺则脏腑气血充盛,冲任二脉调和。如绝经期前后妇人崩漏,皆有气血虚,脾胃先损,能受补者可治,若医者误用止涩寒凉之剂,复伤脾胃生气,则血反不归经矣[3]。女子以血为本,其衰老是以“五七阳明脉衰”开始的,肾气衰竭脾胃之气亦逐渐衰退,化源不足,势必影响到冲任二脉。故在疾病未累及脾胃之前先安未病之地,不仅脾胃可免肾衰之累,且脾胃健运则化源不竭,冲任得养,可代偿其先天不足,同时也能使已衰之肾气得后天精微充分滋养,有望减慢衰势,缓冲脏腑阴阳之协调,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动态平衡。若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脾虚运化失健,脾胃之气不充,既不能补益先天之亏耗,也不能调节脏腑气血平衡,以致绝经综合征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浮肢肿、头晕身重或崩中漏下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上以补中养胃汤为主,如血晕加荆芥、泽兰叶;虚汗加炙黄芪、酸枣仁;崩中日久,白带不止,加龙骨、牡蛎。
善调情志
绝经综合征发病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病妇女因其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极易由于生理的改变引起心理异常,心身失调是绝经综合征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就诊之时患者往往已在心内科、肾内科、精神科等多科辗转求治,发病已非初期,长期的病痛折磨,常常会使患者失去治愈的信心,悲观失望,这将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仅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心理精神困扰,耐心细致的心理治疗是提高绝经综合征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竹林寺女科重视情志治疗,强调对待患者要倾听其主诉,关心其苦处,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解决,使其掌握必要的保健措施,消除无谓的恐惧和忧虑,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同时叮嘱家属协助配合,给予患者以同情、安慰和鼓励。实践证明,良好的情志治疗、心理疏导不仅可配合药物提高疗效,特别对情志因素引起的病证,还可收到药物治疗不能起到的疗效。
典型病案
患者某,47岁,以“月经周期紊乱一年余”于2005年1月就诊。患者诉一年来月经周期先后不定,自觉烦躁不安,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手足怕冷,血压时高时低,舌淡,苔白,脉沉细。他医曾以天王补心丸、谷维素等药物治疗效不显,后经友人介绍来诊。1-0-1-1,妇检无阳性发现,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血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生殖激素测定:FSH67.6IU/L,LH61.7IU/L,E218.9pmol/L,诊断为绝经综合征,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营卫不和。治拟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为先。
处方如下:蜜桂枝6g,炒白芍30g,炒丹参15g,煅牡蛎30g,炙鳖甲15g,炒黄柏9g,穞豆衣12g,制玉竹9g,麦冬9g,淫羊藿30g,仙茅9g,柴胡9g,黄芩9g,7剂。服药后烦躁不安、潮热汗出等症状好转,仍有腰酸,上方去煅牡蛎、穞豆衣,加菟丝子12g,山茱萸12g以滋阴益精,平补阴阳。服7剂后诸症均除,后随访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47岁,正处于绝经前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过程,该患者既见潮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等阴虚症状,又见畏寒恶风、手足怕冷等阳虚症状,证属阴阳两虚,营卫不和。故一诊以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为法,同时佐以丹参活血化瘀之品,一方面达到了凉血安神的功效,还可使补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有利于诸药的运行以达病所,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二诊时症状好转故加菟丝子、山茱萸阴阳双补之品巩固疗效,因辨证准确,用药合拍,病告痊愈。
小结
竹林寺女科诊治绝经综合征从女性生理特点出发,认为阴阳失衡为其主要机制,在治疗上以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为要,同时重视后天脾胃,用药平和,临床辨证准确,遣方用药得当,能起到治病求本之效,为后学论治绝经综合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光盛.竹林寺女科流派传承及学术特色.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353-355
[2]竹林寺僧.竹林寺女科秘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3]魏睦森.萧山竹林寺女科.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