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 养生之道 民俗渊源

发布时间:2013-10-11 00:00:00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如今,这一节日又成了我国的“老年节”,赋予于它新的含义。

  民俗渊源

  “九”在我国的语言表达中有特殊的含义:按照数字排列它最大,生活中的高、大、多、极都由它领衔,诸如九重天、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等,用的都是这层意思。按照阴阳学说,它属阳,九月九日,双“九”相遇,是谓“重阳”。按照音韵学的说法,它又与“久”谐音,常表达“天长地久”之类的吉利含义。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养老传统的中国,选定这一天作为“老人节”的意义在于,既希望老年人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又希望老年人的事业充满阳光,无限生机。

  丰富多彩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蕴含着“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养生之道,是人们对消灾纳吉,健康长寿的祈福。

  重阳登高,心身康泰

  登高是重阳节最古老的习俗,又称“登高节”。古人登高之原始目的是避祸消灾,逢凶化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受人崇拜的神秘数字。《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两九均为老阳之数,物极必反,不吉利,易招灾惹祸。于是在重阳这天,先民们便去登高,祭拜山神,以消灾除难,赐给平安吉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重阳登高的迷信色彩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娱乐休闲。隋唐时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说:“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是的,重阳时节,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山花烂漫,层林尽染。与亲朋好友扑向大自然怀抱,登高望远,放飞心灵,解放感自由感油然而生,情绪愉悦,一扫悲秋阴霾。登高又是很好的有氧运动,醒脑益智,养心健肺,畅通血脉,强筋壮骨,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便秘、骨质疏松等病大有益处。

  饮食菊花,摄生延年

  重阳节有赏菊、咏菊、食菊的风俗。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九章》中的“播江离与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是指将菊花与谷物相掺和制成食品。魏晋时代的文人名士将菊花奉为“仙品”,普遍相信服食菊花可使人长生不老。晋人傅玄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晋代医家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说其爱菊,首推陶渊明,他隐居庐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常邀亲朋好友一同赏菊品菊,“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被民间奉为“九月花神”。相传,有一年九月初九因没有酒,他只好在宅边菊花丛中采了一大把菊花。此时,忽然望见白衣人到,乃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使者送酒来了。放翁喜出望外,以菊花烹制下酒菜肴,欣然酌酒取乐。

  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明代李时珍对菊花推崇备至:“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入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到末,罔不有功。”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目前,药用的有三种,杭菊(黄菊花)散风解热,滁菊(白菊花)养肝明目,野菊花以清热解毒见长。若酿制成菊花酒,可增加活血化瘀之功,每次饮25~50毫升为宜。

  佩戴茱萸,辟邪驱毒

  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茱萸是必用的灵物,称为“辟邪翁”。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毒,消灾纳吉。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东汉末年,汝南人桓景跟随术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厄。”桓景听了惊恐不已。费长房告诉他消灾之法,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将盛茱萸的绛囊系在臂上,早早外出上山,饮菊花酒,到傍晚时再回家,可免祸。桓景一一照办,才逃脱这场劫难。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茱萸九月九日熟,色赤可爱。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云:“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

  人们佩戴的茱萸是中药的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晋人孙楚在《茱萸赋》写道:“攀紫房于纤柯,缀朱实之酷烈,应神农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中医认为,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中止泻等功效,可治厥阴头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五更泄泻等症。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九九重阳养生之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有所为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夕阳的光彩照样是耀眼夺目的。

  老年人健康长寿主要靠自己。从生理学观点看,除了社会保障的基本条件之外,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筹码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是看每个老年人是否会合理运用。

  保持心理平衡,正确对待“老”的到来

  少→青→壮→老,不过是人生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生理特点和社会成熟程度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哪个阶段的任务,应当让那个阶段的人群去作主力。老年是人生最成熟的时期,是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的拼搏冲刺之后,应该进入休整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一休二整”。休,就是休息,这是主要的;整,就是整理人生、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后来者和用适当的方式服务社会,这是第二位的。把分工搞明确了,这些道理想通了,心理就平衡了,自己的合适位置也就找到了。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既然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任务”,老年阶段也不能躺倒不干。到公共汽车站去维持秩序、到田间去查看墒情、到学校去讲故事等,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这些任务都是适合老年人承担的。有报道称,经常参与公益活动、经常与青少年交朋友可以活跃脑细胞,延缓生命的衰老过程。美国、瑞典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70岁以后人的脑细胞仍然可以生长。

  培养爱好

  人生前几个阶段的爱好可以带过来,积习成性,这比较好办。根据新阶段的新“任务”培养新的爱好,这是新课题。舞文弄墨,能陶冶情操,又力所能及;养鸟种花,使心情愉悦,又造福社会;操琴下棋,动中有静,还为脑组织加了油:旅游垂钓,兴致横生,有调整消化和睡眠功能的作用……许多事在年轻时没有时间去做,年老了不妨去试一试。老年研究生、老年书画家、老年发明家的名字曾不时见于报端,今后将成为家常事。

  合理安排衣食住行

  比如饮食要讲科学,锻炼要有节制,睡眠要有规律等。这里的“合理”,就是要把这些安排限定在“老”这个前提下,适合老年阶段的生理和身体特点。当然,对于老年阶段的问题还可以说出第五、第六、第七,甚至更多来。诸如老年病的防治、老年意外事故的防范、老年人身体锻炼的特点等,那就另题别论了。

  总之,老年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老年事业是全社会的阳光事业。每位老人都要关爱自己、关爱社会,做到老有所为;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关爱老人,实现老有所养。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