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使用金针的盛况

发布时间:2013-10-25 00:00:00

  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5年)刘胜墓中,有金银针共九根,其中金针四根,距今两千多年,但制作已相当精致。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针灸医学文献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金针的记载,反映出了那一时期我国针灸界使用金针的盛况,当时的医家对金针的治疗作用已有进一步认识。

  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城针灸界出现两位擅用金针治病的医家——王乐亭和胡荫培。他们所用之针皆为金制的,大针,长至六寸;小针,细如毫发。两位分别在南城和北城开设医馆,施金针之术专攻疑难病症,活人无数,名冠京城。近代医学史上称他们为:“南王”、“北胡”。

  两位名家对中医理论及针灸的研究有较深造诣。他们都十分重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为了使针灸技艺精益求精,更有效地为广大的患者解除病痛,他们毕生投身于中医针灸事业,不懈地钻研和学习,博取众家之长,终于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验和学术流派,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金针学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发扬。1984年新中国第一部金针专著《金针王乐亭》出版问世,因其内容殷实,临床可操作强,颇受广大针灸学者的欢迎。十年后,《金针再传》相继出版。反映了王派弟子传承金针技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005年1月,第一家从事金针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学术团体“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成立。该会的宗旨是挖掘和整理王乐亭和胡荫培两位金针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促进金针学派发展,推动金针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2010年1月,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受北京针灸学会委托。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编写了《毫发金针胡荫培》和《金针大师王乐亭》两部学术专著。梳理了北京金针学派发展脉络,揭示了金针治病的特殊疗效,为针灸学术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两位教授虽已作古,但他们的学术传人和再传弟子们,多年来不断地走访、收集资料,整理和总结学术经验,不忘继承和发扬金针技艺,在临床上灵活运用,为广大患者们解除病痛。如今,王、胡两家的学术流派在金针研究学会得以融合贯通,合为一体,形成了京城唯一的金针流派。金针研究学会会长钮韵铎教授和他的弟子们担负起传承的重任。北京金针世家医馆已经成立,它将继续发扬国医精神,将金针传承和发展下去。(闫松涛)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