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什么 立冬养生吃饺子

发布时间:2013-11-07 00:00:00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俗语。每逢这个时候,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因此,人们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可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栗子健脾强肾

  “立冬”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肢体麻木、小便频繁者食用。选择糖炒栗子时,最好不要选择开口的栗子,因为炒栗子时锅里的砂和糖在高温时会生成焦糖,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开口的栗子容易粘到这些有害健康的黑焦糖。

  除了糖炒栗子外,栗子还有很多种吃法,如加入面粉做成小窝窝头便是栗子面小窝头。栗子作为一种美味的干果,不论生吃还是炒、蒸、煮、炖,都有很好的风味。用板栗50克,粳米100克煮粥,经常食用,具有健脾胃、补肾气、强筋骨的作用。

  大枣补血降压

  吃枣可以补血、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枣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糖分,对保肝护肝,镇静安神有一定的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红枣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具有不少新的保健功能。

  食用大枣时应注意:腐烂变质的大枣勿食用。腐烂后的枣内可分解出甲醇等物质,食用后轻者可引起头晕,眼睛受害,重则会危及生命;儿童脾胃功能较弱,大枣黏腻,不易消化,多吃会影响儿童食欲和消化功能;不宜与维生素同时食用。枣本身富含的维生素,可分解破坏维生素K,从而降低维生素的治疗作用;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萝卜和黄瓜中含有的某种维生素分解酶,都会在与枣食用时发生冲突;服用退烧药时切勿食用。退烧药内含有的某种特殊物质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不利于人体的吸收,会大大降低退烧药的药效。

  白萝卜止咳润肺

  “立冬”时节天气变冷,此时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这段时间应尽量吃些生的白萝卜。中医认为它有“消痰止咳,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痛”的功能。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功效。

  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可消解腹胀;二是白萝卜入肺,既止咳,又能促进大肠运动。

  需要提醒的是,食补和精神、起居调养要结合起来使用。立冬时节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静、情绪安宁外,起居方面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热水泡脚,促进机体阴阳气的和调。火形人尤其要注意下肢及足部的保暖,睡前可用天麻、肉桂、牛膝等煎汤泡脚。土形人则宜选用北芪、枸杞等煎汤泡脚,水形人应选用牛膝、丹参、桂枝、桔梗等煎汤泡脚。而金形人在立冬节气易咳嗽、气喘等疾病,仍需注意防寒。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民间从古到今习惯以此为冬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中,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立冬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节日。查阅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立冬的解释是:“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冬季从现在开始了,农作物全部收晒、入库了,有些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了。在古代,还有天子出郊迎冬并赐群臣冬衣、怜恤孤寡之制。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放牛娃

  漫长的冬季,嫩草少,喂牲口主要靠干草料。为了改善牲口的饲料,趁严冬来临之前的深秋和初冬季节,故有放牛吃青草的活动。冬季的麦田里像草坪一样,一层青草铺满大地。只要麦根扎得实在,长出地面的麦苗,不怕牲口吃,不怕人脚踩。常见冬季里在麦田搭台唱戏,人山人海把麦苗踏平了,但等于上了一层肥,第二年麦子长得特别兴旺。因此,冬季里在麦田放牧的人不少。陕西关中地区,冬季里的麦田放牛娃多。放牛娃多半都是十几岁的穷孩子,他们上不起学校,只好当牛倌放牛。放牛娃的任务是吃罢早饭,带上几个馍馍,把牛拉在野外的麦田里,让牛吃草。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啃冷馍,喝凉水,就算是一顿野餐。到了日落西山,天黑了再回家。牛肚子里吃的草饱饱的,就算成功地完成了一天的任务,能得到主人的赏识,否则就要挨批评。放牛娃也有放牛娃的乐趣,他们成群结队地联合起来,趁牛吃草之际,在田野里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一种是在地头、路边围坐起来,“丢方”、“顶四楞”、“狼吃娃”,这三种游戏都是民间围棋形式,开展起来很简便,用石块在地上画上棋盘,捡些石子作棋子,就可随时随地开展起来。

  还有一种野外游戏是“打尜(ga),尜是用木头削成两头尖中间大的一枚玩具。玩时先在地头挖一小坑,用“木别子”(用木头削成的木片)撑着,然后用尜棒(打尜的棒)击打木别子的一端。尜扬起,再用尜棒向远处打。打远赢,打近输。输者喝苏(一口气从尜落处喊到打尜的起点)。

  吃饺子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补冬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人们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内蒙古  高雁萍)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