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中医亚健康学

发布时间:2015-08-12 00:00:00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欲病防病、既病防变、病瘥防复四个方面。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随着当代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关注的方向已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亦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得到了大力继承与弘扬,中医亚健康学应运而生。

什么是中医亚健康学

中医认为人体一旦阴阳之间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阴阳平衡即健康”的理念,为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指明了方向。中医亚健康学正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来研究亚健康领域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其以自然科学属性为主,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

中医亚健康学的学科优势

亚健康者大多以个人感受为主,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体检无阳性体征,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而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论、方法论区别于现代医学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注重研究人体的功能反映状态。现代医学所着眼的重点是治“病”,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就诊者所有的有异于健康状态的外在反应和表现如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归纳、分析,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判断阴阳、气血、脏腑所偏,并应用相应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进行纠偏。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中医学针对不同情况有着极其丰富的调治方法,预防及治疗亚健康状态可谓游刃有余。

中医体质学对亚健康临床诊疗的启示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而言,所谓体质即是人群及人群中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患性及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根据病理性体质与特定疾病相关性,确定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以进行重点预防和早期诊治,通过体质的调整、优化,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防止其向疾病的转化。

中医亚健康学科的现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亚健康学学科的构建给予极大支持并予以专题立项。中医亚健康学科创始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教授所率领的中医亚健康团队在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支持下,致力于中医亚健康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相继出版了《亚健康学基础》,《亚健康临床指南》等系列中医亚健康学教材。《亚健康临床指南》一书中确定了27种常见的亚健康临床表现(亚健康症状),15种常见的亚健康中医证候(亚健康证型)和25种常见的亚健康疾病倾向,并结合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9种体质类型,分别提出了不同亚健康体质的判断标准和调理方法,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全面性。

如今,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医药在治未病养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家倡导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新政策下,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关注并投身到中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设中来,共同将亚健康事业和中医治未病推向新高度,努力促使中医药在国民预防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