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谨防燥邪伤人

发布时间:2015-09-05 00:00:00

入秋后,天气日渐转凉,早晚温差大,由于天气变化、起居不慎前来医院肺病科门诊就诊的市民日益增多。这些患者常常表现为咳嗽、咽部干痒不适、喉部少量黏痰附着不易咯出,常在早晚温度较低时发作。中医专家提醒,这是肺受燥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在这个多事之“秋”,大家应防止燥邪来袭。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惠敏介绍,凉燥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燥为秋季主邪,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朗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天气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燥邪伤人往往有以下表现: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干咳少痰、唇燥咽干、皮肤干燥等。

孙惠敏主任建议,在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减辛”就是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增酸”就是可适当多摄入一些偏酸的食物。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此外,为防燥邪伤阴,建议多饮一些温开水,也可以用菊花、麦冬、枸杞等泡水喝。

此外,秋高气爽,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应多出户外活动,呼吸吐纳,增强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抵御燥邪的侵袭,对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睡眠时要注意保暖,白天衣着不要过厚,以不着凉为度。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厚,应稍有“冻”感,切勿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汗出即可停止。(史爱华)

上一篇 : “春捂秋冻”应适宜

下一篇 : 善可延年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