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御医 古为今用

发布时间:2016-01-13 00:00:00

从上世纪80年代始,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对清代宫廷原始医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相继有一系列研究成果问世。今杨叔禹教授以太医院医家为纲,对清代宫廷医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并撰写《清太医院医家研究》一书。赏阅之后,颇觉有现实指导意义,乐为荐读。

清代是中医学史上一个鼎盛时代,承往古,启来今,名医辈出。清太医院的御医又是这个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如书中医家举要中所列《医宗金鉴》的总修撰刘裕铎、“国手”陈秉钧、近代“宫廷御医学派”代表人物赵文魁、袁鹤侪、韩一斋等均为当时著名的医家,其诊疗技术基本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清太医院的医药档案是难得的真实、可靠、可信的原始资料,与一般意义的医案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给王公贵族诊疗的医疗文件,它是即时性的医案,疗效不能夸大,只能写实;且要存档备查,任何纰漏都要追究责任,因此研究资料真实可靠。

最有意义的是《清太医院医家研究》一书中的诊疗思想对当代中医临床有着很实用的指导意义:

诊疗对象的体质特点与当代相似

皇室贵胄、王公权臣养尊处优,多食肥甘,好逸少动,多形成“骨弱肌肤盛”的体质特点。朝堂之上、宫闱之中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又易形成肝郁气滞的体质特点。这与当今经济条件改善后人们多食肥甘的饮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快节奏工作、生活节律和不断增加的压力极为相似。《清太医院医家研究》一书中调理脾胃或肝脾之方最多,是众多御医临证诊疗的一大特点。21nx.com如康熙、雍正年间御医刘声芳主以脾胃论治,强调脾胃亏虚则“百病内生”,临证灵活选用和胃理脾法、益气建中法、益气健脾法、渗湿和中法、升阳益胃法等。清末御医佟阔泉以善治妇科、内科杂病著称,临证尤善从肝论治,认为“肝为内科万病之贼”,提出疏肝、平肝、和肝、调肝、清肝、镇肝、柔肝、养肝等治肝八法,对现代多见的精神和代谢性疾病等疾病的诊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诊疗对象强调养生保健与当代健康需求相似

中医常说“三分治,七分养”。清代宫廷中的帝后嫔妃和王公权臣,为求长寿,对养生保健非常注重,太医们也因此应皇室养生保健的需求,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生理特点、季节变化等因素,拟定了诸多具有养生保健的成药和调理方法,这些都在《清太医院医家研究》中有很好的整理、举例和总结。

疗法多样注重细节

皇室患者尤重疗效,并据此定有严格的奖惩措施。为提高疗效,御医们在诊治过程中除了要做到辨证准确,还常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汤药与成药相结合、疾病治疗与善后调养收功相结合等方法以提高巩固疗效;对药物的选择、炮制、煎煮方法,引经药物的使用、服药时间、饮食起居调摄等都有特别的要求,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在临床中借鉴、应用。在本书的治案及选议一章中,列举了几个案例,如张仲元、戴家瑜等治疗李莲英腿膝疼痛治案中,在急性期除却内服方剂,还用乳香研面,烧酒调敷患处。这正是叶天士所言“络以辛为泄”,“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是在诸症缓解后用疏肝理脾膏调治善后收功。

精读此书,细细品悟当年那些御医们严谨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汲取他们的临证精华,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吾以书中所举康熙帝为御医黄运所提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吴以岭)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