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话说元宵圆

发布时间:2016-02-22 00:00:00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很多地方又把吃汤圆叫作吃“元宵圆”。

据传,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周勃、陈平戡平“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晚上,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因“夜”在古汉语中又称“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吃“元宵圆”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时,民间流行一种食品,用各种果饵作馅,外面裹以糯面粉滚成丸子,煮熟后吃起来饶有风味,香甜可口。在煮丸子时,可见锅内时沉时浮,犹如“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所以最早称这种糯米丸子为“浮圆子”,后人改称为“元宵圆”。到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元”与“袁”、“宵”与“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袁世凯做贼心虚,便在1913年元宵节之前下令将“元宵圆”改称“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圆”的名称。

“元宵圆”不但吃起来脍炙人口,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药用价值。据测,每500克糯米粉含造血原料铁质34毫克,补脑壮骨的钙质45毫克,还含有淀粉、脂肪、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元宵圆”的主要原料为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温补脾胃的功效,可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体弱以及气虚自汗、妊娠时腰腹坠胀、劳动后乏力短气等症。“元宵圆”的馅子北方人喜用桂花,南方人喜用黑芝麻。桂花具有化痰、散瘀的功用,能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压痛和口臭。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脾胃的功用,能治肝肾不足、肾阴虚等症。(上海邬时民)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馀欢。”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汉武帝时,把正月十五定为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这一天称“上元”,所以元宵节又叫做“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年冬天,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问其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有见过家人。每到冬季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决定想办法一定让她和家人团聚。

有一天,东方朔出宫,街上不少人拿着“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灵机一动,就告诉他们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城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于是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禀报皇上。汉武帝看到“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红帖,心中大惊,连忙召见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他装模作样地思索一会,就告诉皇上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另外,还要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到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信以为真,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借此机会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京城热闹晚,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后来就形成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过元宵节吃的元宵是由糯米和馅料制成,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为什么把这种食物叫“汤团”或“汤圆”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名称汤团或汤圆的读音与“团圆”字音相近,以此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到了现代,在南方,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仍然叫汤圆。

叫元宵也好,叫汤圆也好,都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馅料也相似,只是南北方的做法有一定不同而已。南方人做“汤圆”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进去团圆;北方人做“元宵”,是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从种类上分,元宵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元宵的大小各地也不一样,有的大者如核桃,有的小者若黄豆。

元宵作为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悠悠走过千年历程之后,承载给现代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美食的享受,更有着营养价值方面的思考。元宵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铁、钙、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元素。同时它常用的馅料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比如山楂芝麻、核桃、花生等,所含的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因此,21nx.com传统医学历来都将元宵视为可健脾、补虚、调血、开胃之食,现代营养学的分析也进一步证实元宵含有充足的能量、糖分、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质等,在改善人们口感的同时,为人体带来多种必需的营养素。

元宵煮着吃营养好。因为它本身营养较高,煮着吃利于消化,而经过油炸过后多少里面的营养成分会相应减少,且不利于吸收。

然而,元宵虽好,不可贪食,吃多了也会吃出毛病。这是因为,糯米制成元宵后虽然滑腻可口,但不宜被肠胃消化,进食大量元宵后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胃肠不适、腹胀、烧心的症状的出现。《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糯米黏滞、难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做粘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因此中医主张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大病初愈者,元宵还是少吃为佳。(田文敬)

“正月十五,茶面糊涂’。民谚中说的是我国中原一些地区的民俗。元宵节早上,要吃一餐特殊的面糊汤——茶面糊涂。茶面,是炒熟的面粉,主要是小米面、玉米面等杂粮类,现代也有使用小麦面的。做法是将胡萝卜丝、白萝卜丝、白菜丝、菠菜、韭菜、粉条等菜肴炒熟后,加入茶面糊汤中,混合熬煮后即可食之。这顿饭标志着以大油大肉为主体的春节饮食方式已经结束,从此要回到平时以米面蔬菜为主体的生活方式中来。因此,一些地方也形象地把这顿饭称为“换肠饭”。

有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中国人过春节吃的全是“剩饭剩菜”。

这话也有道理,每年春节是中国人的“疯狂消费时期”:鸡鸭鱼肉,大量囤积,菜蛋油盐,加倍购买。一边买还得一边加班收拾,或冷冻、或阴凉、或做成其他形式的半成品。平时消费平平的家庭,此时大有开“专业饭店”的味道。从除夕夜始进入集中吃喝阶段,餐餐肥腻满桌,顿顿荤腥不断,差不多连续要吃十天半月的。期间虽然也有些补充和更新,但“剩”的食物总是难以全部消灭的。

成年论辈子吃惯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体饮食结构的人,对于集中进食月巴腻之晶很难一下子改变习惯,第一餐还食欲大开,前几道菜还感到香甜。再继续吃下去,不但口感变了,胃口大败,而且胃肠也出现了厌烦,拒绝接受。过惯了节俭日子的中国人,又不忍心将用辛苦钱买来的食品白白扔掉,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加劲吃。且不说一些食物由于超期存放产生的腐败变质现象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就是以上好的鸡鸭鱼肉采取连续进攻的方法也足以让人望食兴叹了。元宵节一过,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可以划上个句号了。吃顿茶面糊涂换换肠胃,虽然是标志性的风俗,但还确实是有点道理的。(文苕)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