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背》红、蓝二书杂议
发布时间:2016-11-30 00:00:00
发布时间:2016-11-30 00:00:00
背诵是读书人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中医的重要传统之一。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他所介绍的读书法中,其实包含着背诵的功夫。近代学者梁启超说:“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要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读书指南》)。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文化的精品“你读得熟记得牢,将来你会自己开悟,这是正面的经验”(《原本大学微言》)。国医大师朱良春说,中医“必背的内容不外乎‘经’与‘用’两方面,‘经’是指备受推崇、历久弥新的中医经典著作,‘用’是确切实用的中医基本知识。文以载道,中医经典是中医学术和中医思维的载体,只有经典烂熟于心,才能领悟中医之精妙,临证如有源头活水,底气充足,思路灵活,疗效确切。‘自古医家出经典’,经典的功夫越深,发展的后劲越大,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中医的根底》)。对于读书、背书、吟诵的认识,古今理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的说法有别,宗旨不二,具有高度的共识,足见其在人生中的地位了。
哪些书是中医人应当必读必背的?虽然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差异之外,也有大体一致的看法。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更生教授根据历史上先哲们选书的惯例,结合《名老中医之路》中97名前辈的背诵经验,从浩瀚的中医典籍中精选重要内容,于2010年编成《中医必背》红、蓝二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红书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必读必背的中医典籍,蓝书包括中药、方剂、诊法、针灸等必读必背的中医知识。二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面世不到3个月就售出5000册;之后,他们又广泛听取专家和读者的意见,对书中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于2016年7月推出了第2版。作为这两版书的读者,也粗略读出点心得来,不吐不快,就斗胆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不求全而求精。中医古籍汗牛充栋,迄今在图书馆可查到的就有万种以上,任何人一生都难以读完,实现大量的背诵更是不现实的事。有没有一个具有共性认可的基本读书目录?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在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后公认的“四大经典”或“五大经典”。这些内容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读本,也是中医立身建业的圭臬,既能反映中医学的基本学术思想,又能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的学术风格、学术特色、学术影响,还能反映出深潜于文字间的治学理念、治学方法和美轮美奂的文笔文法,是中医学全方位的学问,因此是为医必读、精华必背的。红、蓝二书相得益彰,选材详略有序,内容多方兼顾,不到20万的文字却覆盖了中医学的整个体系,给读者提供了读书、背书的极大方便。
不求详而求准。中医典籍,年湮代远,辗转流传,经过反复传抄、刻印和后人的整理,鲁鱼亥豕之误,每每有之。历代校释者虽功不可没,而望文生义、随意发挥,将“夔一足”注解为“夔只有一只脚”的笑话也不是没有,文失原义的现象不无存在。如何确定讹误少、准确度高、能反映古人原始学术思想和服务现实需要的版本,是古籍整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本书编者立足于所选内容的高标准,底本都是来自于高校统编教材或被普遍认可的通行本。源头可靠,就有了质量上的保障。作为公用读物,大大减少了理解上的歧义、使用上的争议。编排体例上,他们采取的是只录原文,不选注释和不加新注的做法,以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开放性思维空间,避免因先入为主而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束缚。
不求大而求实。书的开本越做越大、装潢越做越豪华,是当前出版物的一种倾向。这不但不能提高图书本身的实际价值,而且反会因哗众取宠导致图书的贬值。一切读物,都应在方便阅读上做文章。本书的策划者,正是从这点出发,立足于读者携带方便、阅读方便、使用方便的原则,弃大做小,毅然选择了人们熟悉的“口袋书”。有人担心,把这样的小本本放入林林总总的大货架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更难有“红杏出墙”的效果,编辑在反复进行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动足了封面设计和材料选择上的脑筋,确定了柔硬适度、耐磨耐用的内文用纸和色调炫目、反差明显的红蓝二色塑封,鲜中不失大气,艳中不减庄重,既保持了古医书文化内涵中的风雅,又满足了现代人审美视角下的快感。
坚持读书、背书,不断强化记忆,对于提高精神思维能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提高联想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干事情的集中力和耐受力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云:“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悲惨世界》)如果读书中能把书的要点背下来,镌刻于脑、融汇于心,火星就会化为火焰,照亮人的一生。《中医必背》红、蓝二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份简要的读书、背书指南,更是一腔亲切的读书、背书呼唤:现代中医人只有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回归读书、背书的环境,汲取先哲们的学术精华,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才能实现不断向大医靠近的人生梦想,才能为人民的健康提供实用、高效的服务。(温长路)
上一篇 : 养生秘诀概括起来是“四心”
下一篇 : 名医名家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