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7-07-11 00:00:00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为阴,夏为阳,而“三伏”时令是“阳中之阳”,为一年四季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也达一年中最充足的状态。“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一些疾病,往往由于正气虚衰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泄泻、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在冬季发作或加重。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应用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深藏于体内的阴寒之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针灸、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我院多年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一些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2017三伏

—共40天—

2017初伏开始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中伏开始时间:2017年7月22日

2017末伏开始时间:2017年8月11日

2017年三伏天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年。

冬病夏治

都适合哪些疾病呢?

01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02

风湿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03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04

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05

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06

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07

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贴敷虽然简便、副作用较少,但也并不是适于所有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冬病夏治是利用“三伏”时节自然界与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的时机,应用中药贴敷把体内寒气祛除出来。

因此,对于体内并无阴寒之邪或并非虚寒体质、甚至火热内盛的患者,就并不适合进行冬病夏治贴敷。如:肝火内盛,口苦咽干、心烦急躁、口腔溃疡、恶热喜冷、平素体壮易上火、湿热体质等患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简易的判断方法是:

观察分泌物和舌象。如果痰或鼻涕为黄色,且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就不适合来做“冬病夏治”贴敷;相反,如果分泌物为白色较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者则属于虚寒体质,比较适合冬病夏治。

另外,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孕妇,以及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如感冒发热、急性气管炎、肺炎等)的患者也均不适合“冬病夏治”贴敷。

患者朋友进行贴敷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贴敷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偶尔皮肤会出现水疱,应进行消毒预防感染或到医院进行处理;贴敷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暴晒。

另外,无论是贴敷期间,还是在贴敷前后,饮食方面要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损伤脾胃阳气,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导致阳气不运,变生他病。

《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夏天可乘凉,不可贪凉,少吹空调、电扇,使人体适应大自然的天气变化,给身体一个平和的内环境,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3年,而且它是辅助疗法,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而是逐渐显现。有些人贴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不再坚持,还有些人贴敷后擅自停药,这些都是错误的。另外对慢性病而言,治疗也不能单纯依靠“冬病夏治”这一疗法,平时患者还应遵医嘱继续坚持治疗。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