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过酷暑炎夏

发布时间:2017-07-31 00:00:00

热热热!!!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最近连续的高温天气轰炸,你还活着吗?

《续天津县志》中有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古人没有高科技的支撑,是怎么扛过酷暑炎夏的呢?不要说心静自然凉的废话!我静不了。

清薄夏布

首先穿得得少。一种适合夏天穿的布料叫苎,苎也来自麻,叫苎麻,和大麻不一样,它属于荨麻科。不染色的苎麻布白得发光,薄而柔软,它的纤维比大麻透气、吸汗,干得快,又比棉布轻,最适合做夏布。

古人特地选择很薄、很透的衣服,有的王公贵族披起丝绸,穷人就穿麻衣;丝袍和长裤,能覆盖皮肤,且造型宽大易通风。

可以不穿外衣袍衫,只穿短衣、短袖半臂,甚至只穿轻薄的贴身汗衫、背心。下身穿单裤,劳动时可以直接把上衣脱去扎在腰间,不穿靴袜而仅着麻线鞋、凉鞋方便行走。

《清俾类钞》中甚至记录,有的江苏民间妇女“炎夏仅着坎肩,而裸其两臂者,或更赤露上体,游行入市”,可见在酷暑面前,礼教什么的有时就不那么重要了。

冷饮专卖店

唐代出现了“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则卖。 宋代还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宋代消暑食物多,诸如瓜、李、荷叶、绿豆汤、鳝羹、银苗菜、新莲、避暑汤等。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

清凉殿里好乘凉

汉代的皇室,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房叫“温调殿”,夏季房叫“清凉殿”。清凉殿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贮冰于膝前,四周挂着水晶帘子, 还有仆人扇扇子,“清室则中夏含霜“,盛夏时室内便可结霜,清凉无比。

住凉屋也是古人消夏方式之一。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下淌,利用冷水循环降温,颇有点现代“空调房”的意思。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

《周礼》中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特别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机构的编制还是挺大的,一共设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开始,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将冬天储存好的冰在来年夏天使用。

古人以冰窖储存冰,冰窖一般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一般是用新鲜稻草、芦席打底,之后把冰放到上面再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最后密封窖口。这就是古人的“冰柜”。

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脑袋枕着这样的枕头上睡觉当然凉快极了。有诗句证明它的功效,“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

摇风凉友

诸葛亮的羽扇,后宫嫔妃的团扇、罗扇,普通人用的麦秆扇,文人公子的折扇,穷人用的蒲扇等等都是纳凉的好工具。

西汉时,长安一巧匠丁缓为了祛暑,发明了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此物把7个一丈长(3.33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轮扇”。《西京杂记》记载:“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70728-1501227067831006769.jpg

心静自然凉,古人的夏天还是很舒服的,用智慧去适应自然,真的没有人请求皇上打入冷宫。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