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

发布时间:2017-08-11 00:00:00

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五脏”的健康状态可反映在五窍上。而“五窍”畅通与否,也会关系到五脏的健康。针对“窍”不通的问题,到底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

“窍”为内脏门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表示,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人体内的五脏在体表各有其开窍之处。

“我们可以将‘窍’视为内脏的户门,起到阻隔外来病邪的作用。若毒素积聚于五脏内,使脏器发生病变时,会导致各自的孔窍出现相关的不适症状。老人如果长期忽视‘窍’的不适,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保健措施,那么孔窍部位的病变又会反过来加重内脏原本的疾病。‘窍不通’,实际上是指相关部位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而不是说‘窍’真的被堵住了。”邝秀英说。

每天“通窍”,疾病无处逃
 

邝秀英认为,针对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窍不通”,老人在日常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穴位按摩等方法来改善不适症状,但必须持之而恒,才能起到“通窍”的作用

通“心窍”,按心经 
 

心开窍于舌,当“心窍”不通,老人会容易出现口味突然变重、舌体僵硬且难以清楚表达语言等。


应对措施:

沿手臂内侧从腋下到小指指端轻轻按揉心经循行的部位,力度以手臂不感觉疼痛为度。在按摩心经时,注意加强按揉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灵道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能起到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生发心气作用。

通“肝窍”,勤护眼
 

肝开窍于目,当“肝窍”不通,老人就会有视物模糊的表现。特别是喜欢经常低头玩手机的老人,更易伴发眼睛干涩。


应对措施:

除了注意科学用眼,还需通过按摩眼周穴位来疏肝明目。临床常用的穴位包括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鱼腰穴(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及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等。

通“脾窍”,揉合谷
 

脾开窍于口,所以“脾窍”不通,常体现在口味的改变上。当老人突然出现口淡、口甜、食欲减退,又或者是唇色苍白等变化时,就要警惕是否脾脏的“窍”不通了。


应对措施:

中医素有“口面合谷收”的讲法,意思是当人的口面部出现不适的时候,刺激合谷穴能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将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坚持每日按摩合谷穴,可有效通“脾窍”。

通“肺窍”,搓迎香
 

肺开窍于鼻,因此“肺窍”不通会表现为鼻塞、流涕,严重者连香臭味都难以闻出。


应对措施:

遇到“肺窍”不通,我们可多加搓揉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在鼻唇沟中)。先以两手的拇指外侧搓热鼻梁两侧,再以食指指腹按揉该穴,可有效改善鼻部的通气功能。

通“肾窍”,拉耳摩腹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若“肾窍”不通,老人易出现耳聋、耳鸣、便秘等。


应对措施:

“国医大师”邓铁涛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将两手食指伸入耳内,然后将食指向前转动,再迅速将食指拉出耳外。连续进行50次,能有效防止耳聋、耳鸣。

对于有习惯性便秘问题的老人,可每天起床后进行摩腹运动,再到厕所蹲10~15分钟,即使拉不出也要坚持下去,以建立规律排便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大脑会给大肠发出信息,使肠道蠕动,帮助大便“推出”体外。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