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导引术 霜降节气养生

发布时间:2017-12-31 00:00:00

霜降,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210度时即为霜降。霜降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10月22日前后开始,到11月7日前后结束。“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时期。

               

霜降节气之后5日,豺狼等大型食肉动物开始捕猎,并将多余的食物存储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再5日,大地上的植物开始枯黄与凋谢,天气变得寒冷;又5日,蛰虫都在洞中不动不食,安静地进入冬眠状态。

对于人体而言,在这一节气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同时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预防疾病。

“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养生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雪里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强刺激、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藕,都是这个时节适宜吃的食物。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这样可以润肺去燥,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还有吃鸭子的习惯。

霜降导引术

古人认为霜降时节“气肃一而霜降,阴始凝也”,“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天气已渐寒冷,早晚温差较大。如果地面水气突然遇到冷空气的侵袭,则有可能凝结成霜。

霜降时节,天渐寒,霜始降,秋风急,木叶黄。大自然之阳气逐渐收敛并藏匿起来,对于人身而言,金水相生,导引、养生、保健的重点也从肺逐渐加入了肾的练习,以与天地之气相应。

霜降导引术,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导引术,不仅有对相应的肺脏、呼吸、气机等的调整与练习,同时也有与“长夏”相对应的脾胃、消化系统的练习。另外,又作为紧接着要进入冬季的一个节气的导引术,所以也开始融入了与之相对应的肾、腰腿等的练习。动作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融入了中医腑脏养生的丰富内涵。

其操作方法如下(图1~5):

1.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2.两臂向左右两侧伸展,同时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掌心向后。

3.接上式,俯身向前,两手向前“攀足”,两手分别握持两足。

4.接上式,两手捏持两足第一、第二脚趾并尽力向内拉,足尖尽力内勾,使两腿后侧得到最大的伸展;同时抬头、伸腰,目视前上方,动作到最大幅度时略停。

5.接上式,头颈还原,身体尽力前俯,向两腿靠拢,同时两手恢复成握持两足的姿势,足尖尽力前伸,脚背绷直,动作到最大幅度时略停。

6.重复以上4~5的动作,3次后,还原成正身平坐的姿势,呼吸调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两手攀足,重点在身体的前俯和直立的练习以及足尖前伸和足尖内扣上。通过对这些部位的反方向练习,可令脊柱、腰部以及腿部的肌肉得到大幅度的伸展。手(阳)足(阴)相接而阴阳相交、心肾互补;俯身拔脊、伸展腰腿,则可柔筋、健骨、壮腰、补肾、益肝。

人之衰老,首见于腰腿、肝肾,故此式久久行之,可以延缓衰老。常练习此导引术,可以有效锻炼腰、背、腿部肌肉韧带,防止腰、背、腿的疾患,并且能够调畅督脉、任脉之气,滋养肝肾,强健腰腿,为进入冬季肾脏的保养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古话说,“冻九捂四”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九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这样的防寒锻炼帮助人体的抗御机能更加稳固,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秋冻”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秋不忙添衣”;第二是指秋季的健身运动也应着眼于一个“冻”字。凡事得有个度,我们不能把“秋冻”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又说“从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由此可见,古人其实并不笼统地主张天热了还要“捂”,天冷了还要“冻”。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添加衣物还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秋冻”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一定要适度,否则适得其反,易引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骨关节、免疫系统疾病,折损寿命。老年人、小儿、身体虚弱者、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患有胃炎、溃疡病、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骨关节病者,不宜“秋冻”,相反应该适时适度保暖,以免冻出病来。养生谚语中的“秋冻”只适合身体强壮的中青年人,并非“任何人”。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