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养生学
发布时间:2021-08-14 00:00:00
发布时间:2021-08-14 00:00:00
养生与健康长寿是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国泰民安,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普及养生文化,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文人追求“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因此很多文学大家深通医理,懂得养生保健之道,从而留下了很多包含养生的文学作品。本文总结古诗中关于养生的记载,以期利于人们对古代养生学的进一步理解与研究。
1修身养性
宋·苏轼在诗作《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不避风雨,置之度外,无所畏惧,任风吹雨打也处之泰然,潇洒淡定,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苏轼在写这首词时正值贬居黄州的逆境期,但其胸襟开阔,性情豁达,不计名利,超凡脱俗。笔者认为,这种豁达的心态使他保持心身健康,度过人生难关。
宋·司马光《晚归书室呈钱君倚》言:“簿领日沈迷,事役等胥靡。得归无所为,未免阅书史。一种劳精神,胸中异忧喜。人生无苦乐,适意即为美。乃知抱关人,不必羡青紫。”[2]人生无所谓苦和乐,感觉舒适就是快乐、幸福,善于养生的人应该学会苦中作乐,化苦为乐,修炼人生智慧。《
宋·邵雍在《防病诀》言:“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争先径路机关恶,退后诚言滋味长;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辄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3]无事防事,无病防病,闲居时也要约束自己,要自律,不能违背大自然规律,爽口之物偏性大,过食会伤身,大喜之事可能会蕴藏祸事,所以避免大喜大悲,其中蕴藏着中医阴阳平衡养生的道理,所谓阴平阳秘即是健康,七情饮食皆可分阴阳,阴阳偏嗜会导致阴阳失衡,所以无论情志还是饮食、生活方式都应平衡适度。该诗最后两句高度概括了养生的原则,与其生病后治疗不如未病先防,提倡在生病前积极预防,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2饮食起居
唐·白居易在《夏日作》中言:“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4]不追求锦衣玉食的享乐,享受朴素无华的简单快乐,修养心境,心神安宁,才可以得享天年。此诗与《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其德全不危也”[5]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妙。精神、思想上没有杂念,以其食为美,粗精皆所甘也,穿着舒适随意,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事感到满意,各守其位,不相倾慕,方得长寿。
宋·陆游《舍北行饭》言:“饭饱逍遥信所之,芡塘蔬圃遍游嬉。梧楸凋落风高后,瓜瓠轮囷雨足时。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晚来懒复呼童子,自掩柴门上扊扅。”[6]俗语有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百步走,不用上药铺”,诗中描写诗人饭后散步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强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养生》言:“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衰,药裹不离手,对酒盘无梨。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咀嚼虽小艰,幸未如牛呞。昔虽学养生,所遇少硕师,金丹既茫昧,鸾鹤安可期?唯有庖丁篇,可信端不疑。爱身过拱璧,奉以无缺亏。孽不患天作,戚唯忧自诒。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肢;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衣巾视寒燠,饮食节饱饥,虎兕虽在傍,牙爪何由施?老人不妄语,聊赋养生诗。”[7]这首诗是陆游80岁时所作,陆游身体素质并不好,中年便感觉到身体急剧的衰老,所以他开始学习养生,推崇《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8],阐明“顺势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的具有浓重道家思想的养生宗旨,爱惜身体,顺应自然,节制饮食。
明·高濂在《遵生八笺·服气饮食所宜歌诀》云:“修道欲得见真的,庖馔之中勘者吃。淡粥朝餐渴自销,油麻润喉足津液。就中粳米饭便宜,淡面馎饦也相益。好酒饮时勃气销,生椒服之百病息。”[9]芝麻香油可以生津液,粳米、馒头就很好,在适宜饮酒时适量饮酒可以消除逆乱之气,吃生椒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
3摄生保健
唐·孙思邈曾作《摄生咏》:“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赵石麟《房室》云:“玉韫山辉贵善持,养心尤在谨房帏。美人须识能戕命,漏脯何曾可救饥?多病多愁休强恋,非时非地莫轻为。扶身好体生成意,留此精神报所知。”诗中主要讲述了房室养生的原则,要想保持精神焕发、肢体强健必须懂得把握尺度,有节制,须知房劳过度是会伤害身体的,不要在不适宜的时间、地点行房事,情志不畅、醉酒饱后、病中或疾病初愈都不适宜行房事。
明·李梴《医学入门》言:“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驰。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衾厚非为宜,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11]婴幼儿保健对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此歌诀论述了婴幼儿养生的方法,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患食积,不可过饱,不可穿着过多,常晒太阳,所谓“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要背暖、肚暖、足暖,要头凉、心胸凉。”[12]
4休闲娱乐
南朝著名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人称“山中宰相”,著有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草本著作《本草经集注》,其后半生一直隐居,即使梁朝皇帝多次请他出山,他都坚决地推辞了。《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言:“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13]就是陶弘景用来回答皇帝诏问的诗篇,体现了隐士不事王侯的风范。山中之物颇多,陶弘景独指白云,因云之为物,去来无迹,自由自在,正是隐士们的自我象征。
东晋·谢道韫《登山》言:“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14]可见古人养生向往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山林,还有登山攀岩的运动。
唐·岑参《渔父》言:“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15]渔父志不在鱼,是另有追求。在现代,垂钓也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休闲活动项目之一,垂钓可以使人心平气和,陶冶情操。
5气功
《陆地仙经》:“淡食能多补,搓涂自驻颜;运睛除眼翳,掩耳去头眩;叩齿牙无病,兜肾治伤寒;鼓呵消积聚,膝风摩涌泉;猿臂和血脉,熊经免痰涎;爱惜精与气,子午固关元;托踏应无病,三眠魂自安;饮食必节制,起居要慎焉;多行阴骘事,莫作身后冤;遵行无间断,可为陆地仙。”[16]尚儒彪《武当道医内科临证灵方妙法》亦言:“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以唾津涂面,次搓手掌极热,向脸上搓之数遍;闭目转睛,左右各七次,忽然大睁忽视,自觉眼内热气出,即是妙境,有金花恍惚者更佳;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永无虫牙之患。”[17]总之,调节饮食,慎起居,多做养生功法,节制房事,睡前少思,放松身心,坚持不懈,有助益寿延年。
唐末五代时期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言:“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18]这首诗讲的是自我
6小结
养生的要义在于内外同调,在内要调养精神情志,使心态平和,无过多欲望,无大喜大悲,对事物保持平常心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在外要生活习惯适宜,饮食节制,起居有时,顺应自然规律,持之以恒地采取适宜的养生保健方法,环境适宜舒适,避免毒物侵害,规避四时不当邪气,方能终天年,得长寿。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广大学者深入挖掘与探究。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张保艳
吉林国盛弘医堂中医医院
上一篇 : 中医微运动养生思想探析
下一篇 : 立秋是恢复和调节人体脏腑机能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