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发布时间:2021-10-13 00:00:00
发布时间:2021-10-13 00:00:00
农历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故古称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杜甫的《九日五首·其二》写道:“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士林雅集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登高远眺、观赏
登高的“高”与“糕”字同音,糕在汉语中谐音“高”,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重阳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但主要盛行于唐宋时期,并延续至今。重阳糕,唐称“麻葛糕”,宋人习称“重阳糕”,明清以后又多称“花糕”。糕不仅谐音“高”,而且重阳糕上的诸种饰物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称为“食鹿(谐音“禄”)糕”;糕上捏两只小羊(谐音“阳”),寓重阳之意。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征物,承载着人们祈求早生、多生子嗣的美好愿望。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重阳》载:“九月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
宋代及以后,人们还有意识地将一些药食两用之品加入糕中,以达到
重阳又至,清人杨静亭《都门杂咏》中有“论糕”诗曰:“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将重阳节做糕、食糕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周益新)
金风送爽,
民间历来有重阳节赏
清代,有的地方在重阳节举行
如今,我国不少地方在重阳节当天举行各种
饮
在古代,重阳饮
重阳节赏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187—226)喜爱食菊养生,且喜欢将
晋代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爱菊如痴,在其《九日闲居·并序》中直言:“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宋代姚宽《西溪丛语》载:“菊为寿客。”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菊苗粥,用甘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清代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载:“
重阳之日,
2003年10月4日,中国邮政发行《重阳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分别表现了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对弈的场景。这套邮票的主设计师为画家刘赦。邮票以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形式,侧重水墨泼染,讲究环境氛围衬托。其中第一枚《登高》,画中人在高峰之上,瀑布踩在脚下,前景广阔,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韵,点出“登高”这一主题。
看到这枚邮票,不禁想起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趣的是,茱萸有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厥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阳数中最大的,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被称为“老阳”。在古人看来,重阳意味着自然界的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因而重阳节习俗中人们要“登高”,努力接近阳气,再头插或佩戴茱萸来辟邪。
重阳节与茱萸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梁代的神话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书中写到,桓景随汝南人费长房学道,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大灾,其解法是让家人各做彩袋,内置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
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所著《花镜》一书中记载茱萸:“随处皆生,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色青紫。茎间有刺,三月开红紫细花。其实结于枝梢,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味辛辣如椒。井侧河边,宜种此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悬子于屋,能辟鬼魅。九月九日折茱萸戴首,可辟恶气除鬼魅。”这段文字所描述的茱萸,与吴茱萸的性状、气味特征相符,也直观地印证了吴茱萸的芳香辟邪之效。
吴茱萸性温,气味浓烈辛燥;
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在宋元之后逐渐不见了,但重阳节期盼辟邪消灾、祈求长生与延寿的愿望将会一直留存在人们心里。(时乐)
上一篇 : 膏方是中医学的精华 膏方鲜明的辨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