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医药管理理念的三度嬗变
发布时间:2016-05-19 11:35:55
发布时间:2016-05-19 11:35:55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在新常态下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中医要有人管,要让管的人有底气,管得到位;中医要有人干,要让干的人有尊严,干得出色;中医要有人信,要让信中医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觉。
\n•新的管理理念的意义在于改变过去“建医院是为了治病”的惯性思维,根据人民需要转化到为人民健康建医院,从“围绕疾病转”到“为了健康转”,通过改变“供给”来有效地引导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转化对待生命的态度。
\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统筹国际与国内、着眼当前与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划发展大势、把握经济规律、驾驭宏观走向,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表明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调整,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路径和经济改革的重点将发生转变,经济工作的侧重点、发力点将有新的动向,必将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视野、新角度、新的方法论。最近一个时期,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经过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召开全省各市州局长和专家学者座谈会,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方法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是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中国疗法”。
\n从这一新的观念出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经过修订的管理理念更新为:中医要有人管,要让管的人有底气,管得到位;中医要有人干,要让干的人有尊严,干得出色;中医要有人信,要让信中医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觉。
\n从12年前吉林省提出中医要“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理念至今,这一管理理念三度嬗变。这是互相连带,层层递进的嬗变进程。这是中医药管理方面多年来得出的成熟经验,饱含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干部的心血,标志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与时俱进,走向成熟,代表着中医药管理能力的提升。
\n“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
\n回顾12年前,吉林省政府印发了《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标志着作为主管全省中医药行业的副厅级行政机构建立。从此,吉林省中医药事业科学、规范、健康发展的大幕徐徐拉开。
\n当时,吉林省的中医药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有的中医不干了,一些中医院解体了,中草药被人冷落。就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提出中医“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的理念,以此大力推进吉林省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克难求进,促进了全省中医药事业的逐步发展。12年来,全系统紧紧抓住中医药“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这个纲,大胆创新管理,从医疗机构发展到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直至中医药产业发展,都取得长足进步。
\n2005年,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事业要“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三有统筹工作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开发领导层、引起大重视,协调各部门、争取大支持,融入大卫生、发挥大作用,动员全行业、推动大发展”四大并举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工作理念和思路,中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深入研究,凝心聚力、锐意改革,使中医药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n这是吉林省中医药行业同仁在探索中医药发展中,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基本经验,实践证明,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全行业坚持这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密不可分,在当时具有引领作用。
\n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n在推进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逐步深化行业共识。2007年,把理念更新为:“中医要有人管,要让管的人有底气;中医要有人干,要让干的人有尊严;中医要有人信,要让信中医的人有保障。”
\n当时的中医药行业还很弱小,必须有政策扶持才能更好发展,中医药管理部门必须让最高决策层扶持这个行业。在我们推动下,吉林省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省中医药工作厅际协调小组,完善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
\n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党组汇报全国中医药发展形势和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和要求、全省中医药工作成绩和困难、拟采取的思路和举措,从而让有关领导深入全面地感知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知道中医药部门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n在中医药管理职能上“做加法而不做减法”,让各部门、各单位体会到中医药是需要支持、有必要支持,中医药部门是值得信任的,与中医药部门合作是能够实现互利和共赢的。坚持“以有为换有位、以有位促有为”的思路,赢得信任和支持。
\n吉林省在全国第一个着手建设并形成了最健全的省、市、县级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到2015年,全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各地方政府也逐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全省62%的县(市区)已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比全国平均比例高出34个百分点。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在每年的工作会议上专项部署中医药工作,在吉林,卫生计生与中医药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n吉林省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改变了“高位截瘫”的管理体制,很多改革难题都迎刃而解。
\n“供给侧”带来了新思路
\n吉林省下大力气抓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6年,吉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新的提升,省中医药管理局代省政府起草了《吉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全面布局。
\n今年4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省名中医达150人,市名中医超200人,基层优秀中医超200人。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全省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
\n面对这种新常态,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适时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中医要有人管,要让管的人有底气,管得到位;中医要有人干,要让干的人有尊严,干得出色;中医要有人信,要让信中医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觉。
\n新的管理理念的意义在于改变过去惯性思维,“供给侧改革”给中医药管理提供了逆向思维方法。市场是因为需求形成的,我们过去建医院都是为了治病,如今应该根据需要转化到为人民健康建医院,从“围绕疾病转”到“为了健康转”,通过改变“供给”来有效地引导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转化对待生命的态度,这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就是“要让管的人有底气,管得到位”。管到位了,医院和患者才能都满意。
\n现在患者看中医门诊次数要远远低于西医门诊,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中医师,尤其是缺乏好的中医师,一个好的中医师会吸引很多病人,以至于一号难求。从“供给侧改革”的观念,医生应该从基层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自己医疗实践水平;从“供给侧改革”的观念,应该增强社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的供给,特别是中医药资源的供给。
\n中医药想很好地发展,就必须增加中医执业人员的数量,提升中医执业人员的质量。好中医多了,供百姓选择的机会多,自然就能拉动需求,增加中医药治疗疾病覆盖面。这就是“要让干中医的人有尊严,干得出色”。
\n大力挖掘“治未病”市场,将需求转化成需求量,将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对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深入挖掘,并创新形式,增强简便性,普及“治未病”的健康服务,并将其转化成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这就是“中医要有人信,要让信中医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觉。”
\n从供给侧改革概念出发强化中医药管理,就是要做真中医,要坚持回归中医本真,重在质量,杜绝虚火上炎,虚饱涨肚。发展中医药,要有求真意识,明确“真”与“假”的界限,警惕“名为中医,实非中医”的虚假繁荣。
\n要有图强的追求,强能力、强特色、强机制。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赢得话语权;也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按照自身规律发展。
\n要有求实的行动,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追求门面、追求装饰花哨上。只有瞄准基层,内涵发展,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抓,一个病种一个病种去攻克,才能完成一个项目留下一块事业,攻克一个病种造福一方百姓,就像星星之火,逐步形成中医药服务的燎原之势。(邱德亮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n(责任编辑:朱蕗鋆)
上一篇 : 咸阳:古渡变身传播中医桥头堡
下一篇 : 辨证施护 “护”出浓浓中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