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一程中医药文化“寻觅之旅”
发布时间:2016-05-20 11:30:54
发布时间:2016-05-20 11:30:54
中医药似一位矍铄清朗的老先生,一袭长衫背筐而立,一站就是几千年。5月20日,江苏卫视黄金档将首播纪录片《本草中国》,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宣传中医药,开创了欣赏中医药之美的“新视野”。
\n\n
玉龙雪山下的中医大夫
\n橘子收获的季节,村民和药工们忙碌了起来。药工们用小刀在柑橘皮上麻利地划下三刀,手指稍一用力,一片完整的橘皮就剥落在手里,仿佛一朵三瓣的鲜花。果肉完好无损地滚在地,金黄又饱满。药工,就像是持剑的侠客,随着背景音乐节奏起伏,唰唰几下,命中要害,收剑入鞘,干脆利落。
\n这段精彩而精准的中药陈皮制作桥段出自国内第一部系统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纪录片《本草中国》。
\n该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指导,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上海笃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及项目统筹,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云集将来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制作。以“本草”为切入口,以温暖真实的视觉力量挖掘和记录隐遁的中医药故事,在传播和普及中医药文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动生命的奥义”,打造一场的中医药文化“寻觅之旅”。
\n正本清源,匠心传承文化
\n \n中医药传统制法:晾晒陈皮
\n藏红花早晨摘下,中午就要取丝烘干,隔了一夜,价钱贬值数倍;陈皮要晒得年头越多越好,当年的陈皮天天晒,隔年的陈皮定期晒,陈皮吊起放在炉灶之上,长年累月炊烟熏染,会达到更好药效。
\n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时节、不同时辰采摘,药效大为不同。中药与时间的微妙关系,在《本草中国》的《时间》分集中得以展现。
\n“我们不做人物传记,不做科普宣传,追求的是饱有最纯粹的文化元素与人文关怀。”上海笃影文化传媒CEO孙煜介绍,《本草中国》以中医药文化为题材,计划制作三季。其中,第一季关注的是药材和基层中医药人,他们是整个中医药行业的根基,是最核心的部分。该片将透过展现道地药材的采摘、炮制过程,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借由这部片子来向支撑起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药工、药师们致敬。
\n正在策划中的第二季将以传统中医技法、高超医术为核心,让观众了解神秘的中医药对生命健康的巨大价值,第三季将展示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以增强大众对中医药的深度认知。
\n挖掘故事,打造中医药版“舌尖”
\n \n中药炮制老药工和他的徒弟
\n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每一味药材都有着适应其生长的最佳境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中药所称是谓“道地”。
\n与《与舌尖上的中国》类似,《本草中国》也是以人物和他(她)的故事为切入点,带出某一种中药。片中从事手工制作红曲的浙江桐君堂老药工王良春,因为现代发酵技术可批量生产,放弃了古法制作红曲的方法,将制曲工具放入了博物馆。
\n贵州德江大山里,天麻只能和蜜环菌与木材埋在山中的土壤里,才能发挥它最大的药效。土家族青年大学生田旭林,放弃了原本所学的设计专业,怀揣着“带天麻走出大山”的梦想回到了故乡。这些故事是手工制作与机械生产的对抗,也是价值观与现实的博弈,可唯有坚守与梦想是始终存在的主题。
\n国际化的镜头处理能从细微处给人视觉享受。本片总导演干超表示,整片采用轻快的剪辑手法、故事化叙事手段、生动紧凑的情节编排。真实与故事并驾齐驱,深度和趣味兼而有之,实现纪实与艺术完美结合。
\n在本片总制片韩芸看来,每一味药材的背后都有着人赋予它的温度,每一个故事的核心都是一代代中药人对生命的敬意和赤诚的匠心。
\n韩芸表示,《本草中国》摄制组扎根基层,探寻不为人知但却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节目希望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接地气”,让普通老百姓能在观看节目同时,完成一次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普及,把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温情细腻地展现出来。
\n全新视角,熬出中医药“老火靓汤”
\n \n中医药传统制法:地黄蒸笼
\n在呈现形式上,《本草中国》以全新的视角、贴近大众的表达、充满活力的镜头来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现中医药的神秘有趣,让中医药“萌”起来。
\n《本草中国》占据了江苏卫视周五黄金档,它将与《奔跑吧,兄弟!》《全员加速中》等大热综艺抢夺收视率。
\n《本草中国》的投资人孙煜认为,“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本草中国》是特殊的,节目在微博上的前期推广效果也不错,许多人表示想要尽快收看到《本草中国》。”
\n正如韩芸所言,《本草中国》的魅力在于,它未必让你醍醐灌顶,但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有心人,却是一碗有滋味的“老火靓汤”。
\n《本草中国》将于5月20日起每周五晚9点20分登陆江苏卫视。(周蔓仪)
\n>>>>小链接—— 《本草中国》的中医药专家团队
\n金世元: 国医大师
\n张大宁: 鹤年堂中医院院长
\n黄璐琦: 中国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n贾天柱: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n孙晓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n赵奎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主任、教授
\n赵中振: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主创人员访谈
\n《本草中国》诞生记
\n为打造一部“好看”的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筹备近两年,深入长白山抚松人参、广东化州橘红、宁夏中宁枸杞、江西广昌白莲等多个药材生产基地探访、拍摄。摄制组成员们除了在实践中见识领悟各种药材的性味、功效,也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当地中药人的生活。
\n本报记者独家对话上海笃影文化传媒CEO孙煜、《本草中国》总制片人韩芸、曾执导纪录片《跟着贝尔去冒险》等纪录片的本片总导演干超及其主创团队,解密《本草中国》拍摄的台前幕后。
\n问:作为首个出征周五黄金档的纪录片,《本草中国》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n孙煜:这段时间,影视行业的同仁会问我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投资做一个中医药纪录片题材的项目?还投入了这么大的资金?
\n在这个全民泛娱乐时代,电视台甚至视频网站都在做娱乐综艺,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而纪录片普遍被认为是时间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的项目,同行们不理解也很正常。
\n但于我而言,中医药不单单是一种治疗疾病的医学手段,更是我们的国粹,历经几千年积淀,汇聚了无数先人的思想结晶。它蕴含着关于“生命”的无穷奥义,我们有责任将它润色并传承下去。
\n问:本次的纪录片为什么要选择“本草”为主题?
\n韩芸:“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国人对“本草”的认知更多来源于药书《本草纲目》。“本草”二字立体展现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全貌,将千百年来国人智慧与自然生息浓缩于一体。
\n问:《本草中国》在拍摄上有哪些亮点,内容是如何吸引观众的?
\n韩芸:《本草中国》以深邃悠久的中华文化为指引,分为《境界》《时间》《分寸》《双面》《年华》《沉浮》等十集。拍摄组到森林、高原、戈壁、沙漠等不同地域,从广东化橘红到东北野山参,从西藏红景天到崇明西红花,从新疆红花到内蒙甘草,完成了近50味药材和中药人故事的探寻与记录。
\n节目揭秘了本草背后所蕴藏的生命意义。本草有着现代科学仪器也无法测出的神奇,各类本草各怀性格,它们与大自然的精妙配合,赋予了生命的不同涵义。
\n问:历时两年的拍摄过程中,有哪些感人的、值得说的故事?
\n干超:剪辑《时间》时,最触动我的是王良春老师。现代发酵技术成熟,可批量生产红曲,他不得已放弃了古法制作红曲的方式。他把手工制曲的工具捐给了博物馆,工具被放进展柜里,玻璃盖子盖上时“哐”的一声,对我的触动很大。旧事物在式微,新形式在升起,这些改变与更迭,值得我们去梳理、思索、讨论。
\n韩芸:很多。我们这部作品从立项到播出仅用了一年时间,最大程度还原每一味药材的真实成长,摄制组非常辛苦,这种敬业精神令我感动。
\n分集导演孙虹:拍摄组在“揭秘”的过程中探访了几个现代化中医机构,中医现代化发展迅猛,精密数控严格监管,中药颗粒制剂制作等,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走进中医,认识中医,接纳中医,不朽的古老医学将迎来无限的活力。
\n分集导演许贞:最难忘的是我拍摄的一个基层中医药人物,老药工刘香保,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他为了传承中医药,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近租了一个40平米的小房子,亲自教导学生。
\n有一次,他生病躺了一天没人照顾,老伴知道后急忙搭车赶来,此后,二人就相依为命在这个小房间里,研讨中医药、教授中医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中医药人的执着精神。
\n \n摄制组拍摄地点,神农山自然风光
\n——记者手记——
\n长久以来,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大多是“教条”、“枯燥乏味”的老古董形象,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距甚远。但自从故宫开起了淘宝,bilibili站老司机天天念叨起“要去故宫修文物”,恍然发现,原来传统文化可以有很多形式呈现。
作为国内首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本草中国》以一种纪实而又有趣的姿态让中医药来到大众视野。让我们看到,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挖掘。
但是,对于传播中医药文化而言,仅有一个《本草中国》还不够。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表示,相较影视作品,《本草中国》作为纪录片,采用计时方式使中医药文化的呈现和传播更加精准。纪录片之外,还要继续创新中医文化传播方式,利用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手段,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提高传播效果。(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周蔓仪)
(责任编辑:朱蕗鋆)
上一篇 : 中医院建肿瘤科如何打好“中”字牌
下一篇 : 咸阳:古渡变身传播中医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