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李佃贵:把论文写在临床上

发布时间:2016-07-29 10:41:49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李佃贵集诸多荣誉和职务于一身。在这些职务中,李佃贵最看重的是医生这一身份,他投身临床工作,把治病救人当作最大的使命。他常教导学生:“医生,一定要把临床工作当为首要任务,只埋头于书本与实验室的医生,即使写出再多论文,也不能称之为好医生。”

\n

  独创浊毒理论

\n

  1974年,李佃贵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之后留校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在教学和临床的业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古代中医理论文献,刻苦钻研脾胃、肝胆病的中医治疗。1979年,河北省中医院建成后李佃贵在内科出门诊,主要看脾胃病。1983年他跟随老中医田乃庚、李恩复等老师抄方,积累了诊治脾胃病的经验。

\n

  在临床实践中,李佃贵发现,相当一部分胃癌、萎缩性胃炎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这样的病人大都舌苔黄厚黏腻,大便不畅。于是,他开始将脾胃病方面的基础理论进行临床验证,并在治疗中加以认真分析和总结。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研究,李佃贵发现这些患者体内大多有浊气毒邪,应该属于“浊毒证”。一个新的理论在他心中逐渐成熟起来,这个新理论后来被称为“浊毒理论”。

\n

  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李佃贵又逐渐总结出“疏肝和胃、活血祛瘀、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大法,总称为“化浊解毒疗法”。运用此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效率达到90%以上,打破了“胃癌前期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n

  惠及四方病患

\n

  广州市的赵某,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及中度肠化生,胃痛及烧心症状严重,听说李佃贵善于治疗此病,于是慕名而来。由于患者家境一般,无法承受较高治疗费用,李佃贵在处方时尽量选用廉价又有效的中药,并向医院申请为其减免治疗费用。在李佃贵7个月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后经胃镜复查与病理诊断: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均转为轻度,胃脘不适症状消失。

\n

  从1974年工作至今,李佃贵坚持每日临床,运用浊毒理论治疗患者数万计,现在他仍安排每日半天的门诊。为了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就诊需要,他经常把出诊时间延长到下午3点,对待病人尽心尽力。无论老少、贫富,李佃贵都耐心为其诊治。他时常教育学生“医者仁心,作为医生,无论患者病情轻重、地位高低,对待每个患者都应是一样的。”

\n

  写出最美“论文”

\n

  “精心、细心、耐心、关心”是李佃贵的临床准则。“精心”是指医者对待所学专业的态度。作为医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精心治疗每一位病患。“细心”是指医者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医疗过程中尤其要细心,李佃贵多次强调,一个字的错误,就可能使患者丧命。“耐心”是指医者对待患者的态度。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屡屡出现伤医事件,而李佃贵在临床过程中从未与患者发生过冲突,这与他耐心沟通的工作态度分不开。李佃贵总是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不急不躁,对于专业问题,总是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关心”是对医者的更高要求。在治疗过程中,关心病人,贴近病人,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对治疗也是一种帮助。李佃贵每周都会到病房查房,每次查房时除了诊脉调方,他还会与每位患者聊天,问问他们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需要什么帮助,并且叮嘱自己的学生要常过来帮助患者。

\n

  李佃贵总是强调临床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最好的研究项目不在实验室,而在诊室;最大的研究成果不在证书上,而在患者的身上;最优秀的论文不在杂志上,而在患者的心里。“把论文写在临床上”是李佃贵坚持的原则,也是给每一名医者的忠告。

\n

(责任编辑:朱蕗鋆)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