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正骨:传承百年创正骨绝技,“徒手”愈疾保民众安康

发布时间:2019-04-19 17:33:45

  说起陕西乃至全国中医骨科老前辈,就不能不提陕西朱氏正骨朱兴恭老先生。

  《陕西省志•卫生志》记载:朱兴恭(1917~1977年),陕西宝鸡人。幼读私塾,随父学习中医正骨技术,18岁后单独应诊。其所擅长的朱氏正骨技艺起源于清朝嘉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以治疗骨折、关节脱位、闪挫扭伤为主,采用手摸、牵引、端托、推拿、按摩等手法,使骨折复位,脱位复臼、筋骨回槽,辅助以绷带、竹板进行固定,防止断骨再次错位和脱位复发;同时,内服展筋丹、接骨丹、梅花点舌丹等,以活血、散淤、续筋、接骨、解毒、消肿;外用生肌散、生肌散油纱布、生肌散油膏,以止血消炎、去腐生肌。朱氏正骨技艺以手法治疗,结合内服外敷,创伤小、治愈快、成本低,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到传承人朱兴恭这一代时,他将朱氏正骨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

  1956年,朱兴恭出席了陕西省中医药学术会议,推广了朱氏正骨技艺。同年9月,省政府特调他到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现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任骨科医师,代理骨科主任。还受聘担任西安医学院兼职副教授。1957年,加入农工民主党,次年又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先后出席了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交流会”,“文教群英会”。百余年来,“朱氏三宝”——展筋丹、接骨丹、热敷药为无以计数的骨病患者送去了福音,朱老先生也因此受到了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的先进个人,荣获国家前卫生部及陕西省政府的奖状及金质奖章。

  陕西当地群众对朱老先生的医术赞誉有加。据说,朱兴恭25岁时,不但掌握了祖传两代的正骨绝技及祖传秘方,并发展升华,经常行医在山乡僻野及城镇,成为家乡方圆百里的整骨名医。凤翔、岐山、宝鸡各县,陕甘两界,川北各地群众翻山越岭,车拉人背,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群众挂匾赠红,深得敬佩。

  朱兴恭在陕西省中医研究所行医期间,有一脱臼六月的陈旧性骨折患者,某教授请朱会诊,欲试其技,朱用手法复位,只半小时使其关节恢复原位,并让患者内服展骨丹和接骨丹,14天痊愈,某教授连称“不简单,比开刀省多少麻烦”。同年,甘肃徽县剧团一位李姓武生肩关节脱臼亦半年余,西医多次诊断需开刀手术,且言之手术后能做一般活动,不能重返舞台。后慕朱名至西安,经40分钟手法复位治疗,三天后即能自己活动,服药三周出院,三月后重返舞台。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据医院对他1963年接诊的200例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治疗统计,上肢骨折30天左右即可达到临床愈合,下肢骨折的临床愈合也不到两个月。他在20多年的治疗中,还没有发生过迟缓愈合或骨不连接的病例。对于像前边所述的那位农民的陈旧性肩关节脱臼,他的手法整复技术,不仅大大缩短了疗程,而且使患者免除了切开复位的痛苦,从而打破了西医认为“陈旧性肩关节脱臼均须开刀复位”的定论。

  历经5代人的不懈努力,朱老先生的“正骨绝学”和祖传秘方 “朱氏三宝”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伤科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为无数患者带去了福音。骨一科主任、陕西朱兴恭骨伤流派学科带头人党建军主任医师经过对朱兴恭老先生学术思想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将先生传统正骨绝学和西医骨科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把“手法整复”、“中药分期分型运用”、“动态静态治疗”、“选择最佳手术时机”等灵活而完整的结合起来,总结出了完整可靠的治疗方法,为骨科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1977年朱兴恭病逝。2017年是老先生诞辰100周年和逝世40周年,为纪念这位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陕西省中医医院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学术庆典,用这一形式传承先辈风骨,勉励当代医者,以期造福更多患者。来自全省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参加了纪念会并进行学术座谈。陕西省前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院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大家一致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朱老先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并将之作为前行的动力,造福更多患者。

  朱兴恭生前将医术传给西安医学院的徒弟和自己的妻子、儿子,并留有《临床整骨学》等行世。其妻李芙蓉在朱兴恭的老家陕西宝鸡千河镇创建千河骨科医院,为当地百姓乃至周边陕甘群众治病疗疾。如今,朱兴恭之孙朱勇旗负责医院事务,四方百姓仍慕名求诊。

  不来到医院真的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每天都有几十个求医的病人。60多岁的虢镇李家崖村李占娥,出门滑倒,左臂桡骨骨折。只见朱勇旗娴熟地用手法进行复位,敷上朱家自制接骨药膏,小夹板固定,缠上绷带,处理完毕;周原镇的陈大姐也是滑倒,手腕克雷氏骨折。朱勇旗拽住其手掌,一抻一曲,复位完后把药膏一敷上,刚才还疼得大叫的陈大姐马上不叫了,直说“不疼了,真神啊!”

朱勇旗(左二)在给患者正骨治疗

  朱勇旗告诉记者,自己的每一天都要忙到晚上,由于是家传,所以目前主要是自己和妻子诊治病人。奶奶李芙蓉年岁已大,早已不出诊,父母年纪大了,偶尔来帮帮忙。整个医院加上聘的护士和医技人员不过十多人,一年诊治病人却近2万人次。前来求诊的病人络绎不绝,除了当地百姓,还有周围市县甚至外省来的。二十多年来,千河骨科医院已接诊几十万人次。

  2015年,朱氏正骨技艺正式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朱氏骨伤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朱勇旗说。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