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山楂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山楂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名称】:
- 山楂
- 【英文名】:
- Hawthorn
- 【拼音】:
- shan zha
- 【别名】:
- 朹、粱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实、棠梂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山里果子、茅楂、
- 【药材类别】:
- 果实/种子类
- 【性味】:
- 酸甘;微温;无毒。
①《唐本草》:味酸,冷,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甘酸,无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
④《纲目》:酸甘,微温。
- 【归经】:
- 入脾、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③《药品化义》:入脾、肝二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 【入药部分】:
- 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产地和分布】:
- 生于河岸的砂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东北南部、华北以至江苏一带。主产山东、河南、湖北、浙江。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8米.树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条无刺或具稀刺。单叶互生;具托叶,托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2~4匣米;叶片阔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9羽状裂片,裂片有尖锐和不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两面脉上均被短柔毛。花10~12朵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绿色,基部连合成杯状,上部5齿裂;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8~13毫米,花瓣5,离生,倒宽卵形,长和宽均为6毫米;雄蕊20,不等长;心皮5,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花柱5,柱头圆形。梨果球形或圆卵形,直径约2.5厘米,深红色,具多数白色斑点,果之顶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种子5枚。花期5月。果期8~10月。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纲目》: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
③《得配本草》: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参者忌之。
④《随息居饮食谱》: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 消食积;化滞瘀。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 【附方】:
- ①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③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方脉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
⑤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纲目》)
⑦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百一选方》)
⑧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