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溃疡性直肠炎 肠健平方
发布时间:2015-03-30 00:00:00
发布时间:2015-03-30 00:00:00
张东岳,男,1930年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6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后师从河南名医司万清老中医,50年来一直从事肛肠病的防治工作,对常见大肠肛门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脱肛、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肛门直肠性传播疾病、便秘等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博采众长,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学术思想,讲究创面损伤小,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的理念。如运用“开窗留桥法”治疗复杂性肛瘘、“三联法”治疗直肠脱垂等疑难病症,效果显著。
组成:党参20克,焦白术20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陈皮12克,乌药10克,砂仁15克,山药30克,桔梗12克,莲子肉30克,马齿苋30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
功能:健脾补气,和胃渗湿。
主治:溃疡性直肠炎发病初期,属脾胃夹湿证。症见大便带血,带有脓血黏液,每天4~5次,大便成形,时发上腹隐痛,肛门下坠,始终有便意感,无畏寒,精神差,懒言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弱。肛门镜检查,直肠黏膜水肿、充血,有散在浅表性糜烂,指套染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个月为一疗程。
方解:因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故临床分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脏毒等范畴。脾虚湿盛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湿邪困脾,运化失常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盛则濡泄。”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滞血瘀,腐败化为脓血。本病初起以脾虚夹湿为主,治则健脾化湿补气,和胃渗湿为原则。
本方是由《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加减,所治证候为脾虚湿盛,脾胃气虚,运化不健,湿浊中阻。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山药等能健脾祛湿,涩肠止泻;加用乌药、马齿苋、五味子三味,以加强健脾化湿、止泄之功。乌药顺气开郁,驱寒止痛;马齿苋性味酸寒,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擅治热痢脓血;五味子养五脏,暖水脏,补元气,生津液,润肺,补脾止泻痢。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以健脾补气,和胃渗湿治肠炎。
加减运用: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脉络或久病入络,大肠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化为脓血,致疾病缠绵,久不能愈。症见腹痛腹胀,嗳气食少,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弦涩。宜活血化瘀,行滞除胀,可添加当归12克,桃仁12克,丹参30克,赤芍12克,滑石30克,厚朴15克,肉豆蔻15克,木通10克,淡竹叶12克,杏仁12克。平时可服用固肠止泻丸或参苓白术散以巩固治疗,提高疗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潘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