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肛肠疾病 首重脾胃强调根本 三仁合用分消走泄
发布时间:2021-06-03 00:00:00
发布时间:2021-06-03 00:00:00
笔者从事肛肠专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对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疾病有独特经验,现总结如下。
首重脾胃强调根本
自古各医家均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作用。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强调补脾胃即补益元气,外科三大流派之首的陈实功在《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在生理上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滋生。首先脾之运化水谷精微,全赖脾阳之推动,而脾阳则来源于人体元阳之根本—肾阳,即所谓“脾阳根于肾阳”;其次先天之本必须得到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不断循环化生,永不枯竭。在病理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克制。脾肾任何一方的受损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另一方的受损,如肾阳不足,必然出现脾阳虚衰;脾阳久虚,日久也可造成肾阳不足,而渐成脾肾阳虚之病证。研究发现,脾的功能与人体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密切相关,脾虚可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等。笔者临床上治疗慢性全身性疾病,从中医辨证分析多属脾肾两虚、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的证候,采用
疏肝解郁调理情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因素在诸多致病原因中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们的重视。《丹溪心法·六郁》中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这也说明了情志的调和对机体的影响极大。中医学认为,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受用于机体,其糟粕传于大肠,最终经魄门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需肝主疏泄的功能。肝主疏泄,不仅表现在气机的调畅,还表现在脾胃运化的促进和情志的调节等方面。中医藏象与七情学说早已认识到精神刺激与躯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肝是调畅情志的核心,情志内伤也最易伤肝。正如《四圣心源》中说:“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乘脾,则脾胃升降失常,气机不能推动水谷津液运行而瘀滞于内,百病乃生。由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长期被肛肠疾病困扰的患者,我在治疗其疾病的同时,也注重心理疏导,并且总结出了疏肝解郁,调理情志的治疗法则。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将《
三仁合用分消走泄
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同时还参与运行水谷,而且更是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正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治法》中说道:“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津液、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营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三焦对机体活动有着重要的功能,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尤为看重。在总结古代医家经验以及继承老师们的学术思想过程中,将三仁汤方化裁后运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如慢性
笔者在继承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徐廷翰主任医师和兼收多位名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针对肛肠疾病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形成了一套“除病症保功能”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如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小切口微创手术在肛肠科优势病种的应用。在长期的临床诊治实践中,继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艾儒棣老师学术思想,建立了“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的理论体系和“以柔克刚”的施药原则;进行了“从大便分型论治
上一篇 : 行痹自拟方益气蠲痹汤化裁
下一篇 : 中医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