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症状表现 预防方法 治疗手段
发布时间:2021-06-07 00:00:00
发布时间:2021-06-07 00:00:00
今年50岁的秦先生,在做肠镜时发现多个肠息肉,最大的直径有8毫米,当时医生建议他在内镜下切除。因为对肠息肉不了解,恐惧手术,秦先生拒绝了医生的提议。
时间一晃4年多,由于一直没啥明显不适症状,秦先生就淡忘了肠息肉这回事。近日,秦先生因为长期
其实像秦先生这样的案例在门诊每天都有发生。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肠镜检查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肠息肉这个病名并不陌生,但基于有限的网络科普,缺乏医学背景的老百姓往往谈“肉”色变。
症状表现
肠息肉是一种从肠黏膜表面突起至肠腔的隆起
一般息肉可分为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等。其中炎症性、增生性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会发生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具有一定的恶变率,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结肠癌由腺瘤性息肉缓慢转变而来,而由肠息肉转变为肠癌平均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中医并没有明确记载的“肠息肉”的病名,但根据其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肠癖、癥瘕、积聚、飧泄、肠风下血等范畴。绝大部分的肠息肉早期并没有明显不适,当息肉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
由于肠道是空腔脏器,CT、B超、磁共振等敏感性低,较小的息肉很难被发现。肠息肉也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故很难通过肿瘤指标筛查。目前为止,肠镜仍是最直观、最可靠的首选检查。
医生建议以下四类人群要进行定期筛查:年龄大于40岁;有结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有不良饮食生活方式;炎症性肠病等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肠镜检查。
发病原因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多样。研究认为,长期高脂、高热量、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嗜食烟酒,久坐、缺乏运动等不当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肠息肉乃肠中赘肉,是肠“积”的病理表现之一,在《灵枢·百病始生》篇记载:“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责向
治疗手段
对于单个、直径小于2厘米、无明显症状的的非肿瘤性息肉可以进行内镜下微创切除,也可以随访观察。
腺瘤性息肉、大于2厘米或出现便血、腹痛、甚至引起肠梗阻的炎性息肉都应该尽早行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治疗是微创手术,就像做肠镜一样,痛苦小、没有体表切口,术后很快可以进食并且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息肉过大或者明显癌变了,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息肉摘除术后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来说,单个良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2个月。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有家族史的,要根据病理结果,遵医嘱进行复查和监测。
预防方法
《
现代人缺乏运动,长期生活在密闭的空间,较少接受户外阳光,同时常熬夜耗损阳气,导致阳气不足,阴寒凝滞。国外对于肠息肉的预防上有一项建议就是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气旺,阴收敛,化形难,则息肉无所生。
从饮食方面看,患者一般喜食肥甘厚味(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及油炸食品)或生冷冰饮。饮食不节、肥甘厚腻阻碍脾胃运化,久之脾胃虚弱,痰湿凝滞,气滞血瘀,从而形成有形之息肉。平日应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及寒凉食物,可适当多食用怀山药、赤小豆、
另外肠息肉与肝失疏泄、情志内伤因素相关。如《素问·百病始生》认为:“若内伤与忧怒,则气上逆,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亦成积。”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思虑过度、情志不调,容易导致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从而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痰瘀互结产生息肉。脾气急躁之人应移情易性,舒畅情志。
综上,在肠息肉的中医调治方面,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提高自身的正气,才能够抵御外邪。平时应重视生活起居,饮食有度;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少脂肪摄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增加谷物类食物;适当锻炼,避免久坐久站;定时大便,保持肠道通畅;调畅情志,心态平衡。
如已发现肠息肉应重视,但不必过分担忧,有计划的制定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胡芸)
上一篇 : 顽痹自拟方益肾养血宣痹汤
下一篇 : 麻黄汤速愈眼睑肿痛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