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用驻景方加减 中医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21-08-11 00:00:00

专家简介

尹连荣,主任医师,眼科博士,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作用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玻璃体腔内称为近视。600度以上的近视为高度近视。随着近视发病率增加、低龄化趋势加重,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近视防控及高度近视的矫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高度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及环境两大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为内因,目前已明确多个高度近视易感基因。环境因素为外因,相关因素主要有用眼习惯、睡眠、近距离用眼、阳光下室外活动、照明等。高度近视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大病变易致盲

高度近视作为全球高致盲性眼病,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致盲主要原因是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及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是逐渐发生并不断进展的,尽管目前尚无有效逆转手段,但如果未发生前或发生后早期给予干预即“未病先治,既病防变”,则可能延缓病变的质变过程,减少其致盲率、致残率。可采用中西医分阶段防控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病变,通过戴镜或屈光手术充分矫正高度近视屈光度,以防控近视进展,同时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如中药兼施针灸、揿针、离子导入、穴位贴敷等。早期常用补肾养血方药如当归补血汤加减,中期可用驻景方加减,晚期应用益精通络方加减,临床均取得良好疗效。

对于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即采用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中药汤剂、针灸、揿针、按摩、离子导入、穴位贴敷等一系列中西医综合疗法,改善患者视功能。

中药治疗采用全身辨证论治,病变早期补益肝肾、活血明目,驻景丸加减;出血期应化瘀止血、行气消滞,生蒲黄汤加减。

针灸治疗取主穴百会、风池、翳明,配穴取肝俞、肾俞、心俞、脾俞、睛明、阳白、承泣、合谷、光明等,每次取主穴及配穴各3~4个。

推拿治疗主穴取攒竹,配穴取瞳子髎、鱼腰、四白、睛明,可自我推拿或相互推拿。即以食指指端按住穴位,先主穴,后配穴,对准穴位作小圆圈按摩,共10分钟。通常1个月为1个疗程。

离子导入常选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的中药药液,导入眼睛局部组织,每次10分钟,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全面防控兼内外

高度近视与中医体质偏颇高度相关。中医体质学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体质9种。中医体质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个体体质。经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中男性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女性以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高度近视为退行性病变,不可治愈但可未病先防。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体质作为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防控高度近视可从改变体质着手。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及应用药膳,改善体质,降低其高度近视发病的易感性,从而降低高度近视发病率。根据不同体质可选用不同药膳,以使偏颇体质逐渐转为平和体质。如阳虚体质者建议平时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多吃温补性的食物,比如大枣山药莲子粥、小米红糖粥、羊肉、韭菜、黑芝麻、樱桃等食物;阴虚体质者可多食用补阴食品,如银耳、百合、莲子、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子、梨子等。

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阳光下室外活动、室内采用全光谱照明等。

中医适宜技术亦有助于防控高度近视进展,如离子导入、耳穴压丸、梅花针、揿针、艾灸等。其中耳穴压丸因简便易行,疗效好,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其常用穴位有眼、目1、目2、肝、脾、肾,或在耳区探寻痛点,埋入王不留行籽压穴,每天自行按摩3~4次,每次50~100下。

眼保健操是依中医腧穴理论,循经取穴,包括太阳穴、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穴、风池穴,依不同穴位进行不同手法按摩,如能坚持长期正确操作,对近视防控大有裨益。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