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治腰椎间盘突出体会

发布时间:2016-04-16 00:00:00

□高海荣内蒙古包头市昆区一化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中西医疗法方法多样,各有特色。笔者运用经方辨证内治,临床验证,几无不愈,且远期疗效甚好。

中医辨证分析

腰突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内有虚损,正气不足,同时寒湿侵犯,导致脊柱内外的阴阳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受阻。局部瘀血水湿内停,气机不畅,失于宣通而形成虚实寒热夹杂的滞证。

中医经方辨证中,滞本于寒,寒伤阳气,虚寒滞久则寒热水瘀形成互结,气机不畅,局部组织失养,相应组织空间压力增大,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瘀肿疼痛。疼痛又使局部肌肉紧张,组织失养,局部肌肉韧带黏连,更加导致腰椎部位的骨难正、筋不顺,脊柱运动的内外失衡,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内外气血阴阳失调。往往越疼痛,越压迫刺激紧张,继而刺激疼痛越厉害。临床还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与腹压有关: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等。

治疗原则

经方内治法,主要是针对腰突产生的病机,去解除滞证,消除局部以及整体的瘀肿、压迫,释放压力。可改善腰突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根水肿的消失。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解除疼痛促进炎症吸收。同时要考虑强壮滋补,修复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系列环节的虚损退变根本。

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几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温通、利水、活血、强壮4个主要方面。

温通

腰突病机是气结血瘀痰凝导致的闭结不通,不通则疼痛。腰突发病的内因基础,就有虚寒而气血不和,正气不足于内,遇有风寒湿邪乘虚侵犯,则气血得寒而凝泣,运行不畅,痹阻不通。辛温药主要针对表里的风寒湿邪,使寒邪从表里得以温化宣散。寒邪得解而助气血通畅。按西医的理解,辛温药使患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病变部位血液供应。使新陈代谢旺盛,促进神经根部的水肿消失,同时也促进了肌肉功能恢复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所以祛寒是首要的根本。

临床上常选择以肾着汤为主加附子、川乌、细辛、羌活或合桂枝附子汤等,而肾着汤首中下焦而达腰腿部位,尤其加入续断、牛膝、杜仲等药。用羌活、防风、桂枝等,祛寒湿痹痛或顾护津液功效更全面。肾着汤包括甘姜苓术,可温化温渗而偏祛中下焦寒湿。

利水

腰椎部气血阴阳失调,退行性变使津血不足,营卫交换不利,血行不畅则易生水饮。腰突受压的局部炎性水肿,就有水饮和瘀血的共同病机。饮瘀越重,局部压力越大,利水可以达到局部泄压的作用以通畅气血化生津液。压力释放了,疼痛也自然会减轻。21nx.com

当然,药证的选择要考虑寒热之性与病机相符。寒湿、湿热或寒热错杂要衡量,不是随便都拿来用。所以治风湿痹症利水法也体现了经方表里同病,有表证皆有里饮的要遵循表里双解的原则。否则风易解湿难祛,单纯辛温发汗甚至大发汗往往祛不了风湿。因为胃气津血没有固护或及时化生,气血阴阳未得平衡,病邪还会乘虚而入。这是治疗风湿病的关键点。

活血

腰突病局部经脉受损,气血阻滞而形成瘀滞。瘀血停滞,气失宣通,可导致水饮停滞,水饮内停,气机不畅,也可导致血行瘀阻,二者互相影响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互为因果。西医认为,腰突压迫周围软组织及神经根,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及某些外因刺激,导致局部瘀血,神经根内循环的静脉充血而出现神经根及其周围的炎症、水肿瘀滞。行气活血散瘀可以促进水肿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细胞营养,促进炎性代谢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所以化瘀利水协同对治,是祛病邪同时改善腰突局部微循环的重要环节。所以利水也好,活血也好,总的方向都离不开促排泄、消瘀肿,解压。

活血药可用大黄、地鳖虫、桃仁、川牛膝等,还可用各种虫类以及乳香没药等。

强壮

腰突患者骨质退行性变,髓核含水减少,软骨板变薄变脆,纤维环破裂,这都是虚损。一方面,整体虚损气血不足,筋骨肌肉疲劳失养,虚则易受外邪侵犯或外力损伤;另一方面,风寒湿邪或外力因素导致气血不畅,血脉不和痹阻,也加重局部营养供给不足,气血阴阳更加失衡,筋骨肌肉不养则功能退变或异常。

所以在治疗腰突的过程中要重视正气的恢复,祛邪同时修补筋骨损伤不足,真正达到标本兼治,防止腰突病变的反复出现。没有强壮修复的治疗往往是不彻底的治疗。

强壮修复的药可用续断、杜仲、牛膝、地黄、骨碎补、黄芪、当归、人参、山萸肉等,应在治疗后期加入比较合适。否则一开始过度考虑滋补强壮,会影响急性期的病邪解除。

关于腰突病,以上四个方面不是单独应用,要在辨证施治中有侧重地体现。(高海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