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炙”过作用更好
发布时间:2009-02-09 00:00:00
最近,徐大爷的气管炎又犯了。拿着大夫开的中药处方,他直犯嘀咕:“炙冬花、炙黄芪、炙甘草……怎么好好的草药都被‘炙’了呢?”中药材为什么需要炙用,估计很多人都说不清楚。所谓炙,就是将净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根据辅料不同,一般分为六种炙法。
1.蜜炙:方法有两种。①先将净药材与炼蜜加开水适量,拌匀,略润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现老黄色,不黏手为宜;②将炼蜜置锅内,加适量开水加热至沸,再倒人净药材,用文火炒至表面呈老黄色,不黏手为宜,取出,放凉。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炼蜜25~30千克。蜜炙可增强药材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如:蜜炙黄芪、甘草。
2.酒炙(又称酒炒):将净药材与酒(黄酒或白酒)拌匀,放置闷润,待酒被药材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于或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酒10~15毫升。酒炙能增强药材活血通络作用,如:酒炙当归、川芎;亦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酒炙黄连、大黄。
3.醋炙(又称醋炒):将净药材与醋拌匀,润至醋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或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醋10'-'15毫升。醋炙能引药入肝,增强药材散瘀止痛的作用,如:醋炙延胡索;矫味作用,如:醋炙五灵脂。
4.盐炙(又称盐水炒):先将净药材置锅内,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此法宜于含黏液质较多的药材。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食盐2千克。盐炙能引药人肾,增强药材补肝肾的作用,如:盐炙补骨脂、小茴香等。
5.油炙:方法有两种。①将油倒人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沸,然后倒人净药材,炸至呈黄色、焦黄色、疏松时捞出,这种方法称油炸;②将药材与油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称油炒)或放在火上烤(称油酥),至药材表面呈黄色、疏松为度。油炙可使药材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如:油炸狗骨;减低毒性,如:油炸马钱子;增强疗效,如:羊脂油炙淫羊藿。
6.姜炙:将净药材与姜汁拌匀,润至姜汁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晾干。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生姜10千克或干姜3千克。姜炙能抑制药材苦寒性,增强其温中散寒、止呕化痰的作用,如:姜炙黄连、厚朴、竹茹等。(副主任医师宁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