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挖掘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穴规律

发布时间:2018-02-27 00: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越久,致残率越高,个人和社会所承担的经济负担越重[1]。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类,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病情进展,改善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RA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服用药物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2-4],尤其是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损害。针灸治疗RA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患者认可度高[5],有其临床优势。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进行方药分析规律的数据挖掘软件[6],本课题组在前期应用基础上,将其用于分析针刺治疗RA的选穴处方规律,探索其使用的高频穴位及核心配伍处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新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资料

1.1检索策略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KN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对1995年1月—2016年5月的针刺治疗RA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关键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病”“针剌”“针灸”“针药”。

1.2纳入标准

针刺治疗RA相关文献,包含部分针刺和中药并用治疗RA的文献。

1.3排除标准

未明确诊断为RA,动物、细胞实验,灸法治疗,穴位贴敷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文献和重复文献。

2方法

由专人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32个穴位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完成录入后由双人核对,以确保数据库的精确性。将所有针刺穴位进行频次统计,利用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穴位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3结果

3.1选穴频次

将132个穴位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点击数据分析系统中的查询,待界面显示所有穴位处方后,点击频次统计。将提取出的118个穴位按从高到低的使用频次进行排序。使用频次≥20的穴位有36个,其中位居前5位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阳陵泉、肾俞、外关。见表1。

3.2基于关联规则的RA穴位组方规律分析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方剂分析”界面上,点击“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个数为40(表示至少40首处方中出现过),置信度为0.6,分别对穴位处方进行取穴模式分析。见表2。

表1针刺治疗RA穴位处方中使用频次≥20的穴位
序号穴位频次序号穴位频次
1足三里9819太溪41
2曲池9220大椎39
3阳陵泉7321丘墟38
4肾俞7122肝俞34
5外关6423八风穴33
6阴陵泉6024风池32
7昆仑5925命门30
8合谷5926肩贞28
9解溪5627肩髎26
10血海5328环跳26
11阳池5229尺泽25
12八邪穴5030手三里25
13肩髃4931膈俞23
14阳溪4932申脉23
15关元4833阳谷22
16膝眼4434委中21
17脾俞4335犊鼻21
18三阴交4136太冲21

表2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常用穴位取穴模式

序号取穴模式频次序号取穴模式频次

1曲池足三里6615曲池阴陵泉43
2肾俞足三里5916足三里解溪43
3曲池阳陵泉5717曲池八邪穴43
4足三里阳陵泉5618曲池阴陵泉43
5外关曲池5219肾俞脾俞42
6足三里阴陵泉5120外关阳陵泉42
7曲池昆仑5021曲池阳溪41
8曲池解溪4922血海曲池41
9曲池合谷4923足三里曲池阳陵泉41
10曲池阳池4624昆仑足三里41
11外关足三里4525曲池肩髃41
12血海足三里4426足三里关元40
13曲池肾俞4427足三里八邪穴40
14外关合谷4428足三里合谷40

3.3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穴位组方规律分析在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的结果基础上,设置相关系数为8,惩罚度为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个穴位的核心组合,共计22个,见表3。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22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后得出新处方11个,见表4。

表3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治疗RA的核心穴位组合

序号核心组合1序号核心组合2
1气海肝俞神门12气海肝俞脾俞
2合谷外关腕骨13合谷外关手三里
3少海天宗绝骨14少海天宗肩髃膀胱俞
4少海内关绝骨15内关水沟风府
5照海梁丘申脉16腕骨申脉天井
6照海梁丘风门17照海商丘申脉
7鹤顶风池太冲18风池风市三阴交
8臂臑商丘大肠俞19臂臑商丘手五里
9三间足临泣通谷20三间足临泣束骨
10中脘风市神阙21风市风府神阙
11膈俞肾俞大椎关元22八风穴膝眼解溪

表4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算法演化出治疗RA的新处方序号新处方
1气海肝俞神门脾俞
2合谷外关腕骨手三里环跳
3少海天宗绝骨肩髃膀胱俞
4少海内关绝骨水沟风府
5照海梁丘申脉腕骨天井
6照海梁丘风门商丘申脉
7鹤顶风池太冲风市三阴交
8臂臑商丘大肠俞手五里三间足临泣
9通谷束骨
10中脘风市神阙风府
11膈俞肾俞大椎关元八邪穴膝眼

3.4针刺治疗RA经络-腧穴关联情况在纳入的腧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有腧穴分别分布在12条正经、任督二脉,还包括经外奇穴上,见表5。阳经腧穴和阴经腧穴的使用频率比为1186∶346,约为3∶1。118个腧穴中特定穴占78个,其中以五输穴(606次)和交会穴(247次)的使用频次最高,见表6。

4讨论

RA属中医学“痹病”“历节”范畴[7]。《素问·痹论》对其有最早的描述,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表5针剌治疗RA经络-腧穴关联情况

序号经脉频次(%)(n=1688)穴数(%)(n=118)
1足太阳膀胱经281(16.6)26(22.0)
2手阳明大肠经241(14.3)10(8.5)
3足少阳胆经190(11.3)10(8.5)
4足阳明胃经173(10.2)10(8.5)
5经外奇穴156(9.2)9(7.6)
6足太阴脾经144(8.5)8(6.8)
7手少阳三焦经137(8.1)7(5.9)
8督脉95(5.6)9(7.6)
9手太阳小肠经69(4.1)8(6.8)
10任脉63(3.7)6(5.1)
11足少阴肾经50(3.0)3(2.5)
12足厥阴肝经31(1.8)4(3.4)
13手厥阴心包经28(1.7)3(2.5)
14手太阴肺经19(1.1)2(1.7)
15手少阴心经11(0.7)3(2.5)

表6针刺治疗RA腧穴-特定穴关联情况
序号特定穴频次(%)(n=1720)穴数(%)(n=101)
1五输穴606(35.2)38(37.6)
2交会穴247(14.3)18(17.8)
3原穴203(11.8)10(9.9)
4下合穴171(9.9)4(4.0)
5八脉交会穴111(6.5)7(6.9)
6背腧穴135(7.8)6(5.9)
7八会穴106(6.2)6(5.9)
8络穴79(4.6)6(5.9)
9郄穴18(1.0)3(3.0)
10募穴44(2.6)3(3.0)

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病的发生离不开风、寒、湿、热、痰、瘀、虚等因素[8]。本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针刺治疗RA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局部选穴为主:针刺治疗RA选用频次较高位居前5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阳陵泉、肾俞、外关。常用的取穴模式位居前5的组合分别为曲池+足三里、肾俞+足三里、曲池+阳陵泉、足三里+阳陵泉、外关+曲池。这些穴位大多位于关节附近,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规律的具体体现。针刺以疏通局部气血,令营卫调和而邪无所依,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局部取穴可促进局部炎性物质代谢,并可能通过神经调控,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9]。

(2)强调辨证取穴:RA的外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内因为素体正气虚弱,二者结合导致痹证的发生。常用穴位的取穴模式及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的22个核心组合与进一步聚类后得出的11个新处方中所运用的穴位,亦不乏大量舒经通络、活血止痛的的局部穴位,同时强调辨证选穴。行痹者,配膈俞、血海以活血通经,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的;痛痹者,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配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驱寒;着痹者,配“阴陵泉、足三里”健脾利湿,以遵“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之意;热痹者,配“大椎、曲池”清热通络、利气消肿。肝脾肾不足者,配“脾俞、肾俞、肝俞”疏肝理气,先后天并治以治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辨证取穴强调个体化治疗,在就近取穴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配穴治疗,在临证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

(3)重视阳经选穴:在所有纳入的穴位中,进一步分析出阳经腧穴与阴经腧穴使用频率比约为3∶1,提示针刺治疗RA首选阳经腧穴,主要集中分布在膀胱经(281次)、大肠经(241次)、胆经(190次)及胃经(173次)。阳气包括卫阳、营之动气及脏腑之阳气,是抵御风寒湿邪的核心力量,阳气的强弱决定痹病的发生与否[11]。阳气的盛衰与病邪的强弱决定痹病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病势的强弱及病程的长短。痹病的寒热属性及预后转归都与阳气息息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寒湿痹阻证在RA病程中常见,治疗当以温补阳气与祛除病邪相结合。温经通络法为主要治法之一[12],风湿热痹时,阳气往往不虚,以驱邪为主。(4)重视特定穴:特定穴的使用远远多于非特定穴。针刺治疗RA的118个穴位中,特定穴有78个,其中五输穴38个,交会穴18个,两者所占比例最高。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输穴的分布遵循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延伸,位置上的相关性体现了治疗上的内在联系。位于肘膝关节以下,易于激发经气,取穴少而安全性高,且与RA的病位相吻合,所以被广泛运用。交会穴在所有腧穴中所占比例最高,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可使脉气相同,治疗作用较广,故临床上经常选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针刺治疗RA的穴位进行了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从大量文献数据中发现规律,总结特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参考。

来源:北京中医药作者:王海瑜张继胜宋陈惠李方凯刘小平郑炜张玉婷朱跃兰侯秀娟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