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病变,肌筋膜炎,黄石玺毫火针疗法

发布时间:2018-12-24 00:00:00

黄石玺毫火针为主治疗关节痹痛临床举隅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其中包含了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相关疾病。黄石玺教授擅长运用毫火针为主来治疗本病,收效显著。他认为通过辨病、辨证、辨虚实,采用相应的针刺疗法可调和人体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从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笔者跟师2年,现将黄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某,女,70岁,2016年10月28日初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每遇天气变化及劳累后加重,行双膝关节X线片检查示:双膝退行性病变,予中西药物治疗后略有缓解。10天前恰临近立冬时节,患者因气温骤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加重。现患者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以上下楼明显,蹲起不能,活动受限,伴双下肢发沉,麻木感,怕冷,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查体:髌骨四周压痛(+),内外侧膝眼及胫骨内侧髁压痛明显,浮髌试验(+),抽屉试验(-),研磨试验(-)。西医诊断:双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断:痹证,寒湿阻络。治则:健脾祛湿,温经通络。治法:(1)毫火针点刺以内外膝眼及阿是穴为主;(2)一次性针灸针常规针刺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鹤顶、血海及阿是穴,并针刺后在内外膝眼及鹤顶穴针柄处各加一圆形艾段,施以温针灸,留针20min。以上方法隔日1次。

治疗1次后,患者双侧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上下楼及蹲起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治疗3次后,患者自觉双下肢轻松,无麻木感,疼痛缓解50%以上。治疗7次后,患者自诉走路无障碍,双侧膝关节肿痛基本消失,其他关节活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的肿痛,上下楼梯痛,蹲起困难等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中超过75岁人群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80%[1]。而目前尚未发现可以完全恢复关节功能、彻底根除疾病的治疗方法。

黄教授认为,本病发病年龄偏高,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气血亏耗,故取穴上以局部取穴为主,加以扶正穴位,使祛邪而不伤正,总取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穴以化生气血兼健脾利湿,又局部取穴通利关节,达标本兼治之意。治疗方法方面,“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毫火针可集针、热于一体,持续刺激经络穴位,还可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加速血液、淋巴循环和炎性组织的清除吸收,达消炎祛肿止痛之效[2],亦可给邪以出路,开门散邪。再者据“寒者热之”加用温针灸,火热之力便可通过针体传入病变部位。双重火力直击患处,达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之效。

颈椎病

患者某,女,28岁,2016年12月5日初诊。1个月前患者于伏案工作时,突然出现肩颈部僵硬酸胀不适,伴右侧上肢麻木,遂于本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示:颈椎病,予西药口服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此后患者反复出现肩颈部僵硬,酸胀,劳累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略有缓解。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肩颈僵硬不适加重,伴颈部轻度疼痛,右侧上肢麻木及头晕,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伴齿痕,脉沉细。查体:肩颈部肌肉僵硬,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痹证,气虚血瘀。治则: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治法:(1)患者取舒适体位,以毫火针点刺风池及颈夹脊穴为主;(2)一次性针灸针常规针刺风池,天柱,大杼,肩井,天宗,曲池,外关,合谷,肝俞,肾俞及颈夹脊穴,百会,并于针刺后在颈夹脊穴处施以温针灸,留针20min。以上方法隔日1次。

治疗1次后,患者诉肩颈部松快许多,肌肉僵硬明显减轻,无疼痛。嘱患者回家后用头部练习写“凤凰”两字,切勿长时间保持1个姿势,过度劳累,要注意休息。治疗3次后,患者颈部稍有僵硬,无其他不适。治疗5次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生活工作均未再受影响。

按:颈椎病多是由椎间盘退变,刺激神经脊髓,压迫组织引起的。由于其体积小,活动度大,使用频率高以及现代人不良的坐姿和生活习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日趋年轻化,西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针刺疗法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已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和接受[3]。

黄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筋骨,与肝肾亏虚,动作失度有关。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则精血不生,脏腑肢体筋脉不得濡养,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脑窍不得养益,加之长时间保持1个姿势,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血行不畅而发病。火针具有“损益兼用”“补虚泻实”的双重功效[4],既可使粘连的组织松解,还可通过点刺局部造成小范围的轻度烫伤,激发机体的免疫调节系统,调动气血。再者火针的刺激量也要远远高于普通针刺,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荣则不痛,通则不痛。

腰椎退行性病

患者某,女,54岁,2016年4月7日初诊。10天前患者因外出劳累后,出现腰部酸胀疼痛,伴左臀区疼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行腰椎X线检查:腰椎退行性改变。现于我处进一步诊治,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及左臀区压痛(++),前俯受限,无下肢放射痛,双下肢肌力正常。西医诊断:腰椎退行性病变;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亏虚。治则:益肝肾,通经络,止痹痛。治法:(1)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穴位消毒,以一次性针灸针常规针刺,脾俞,肾俞,大肠俞,志室,命门,左秩边,左环跳,左环中,左承扶,左委中及阿是穴。其中臀区穴位选取3寸针灸针深刺,平补平泻,留针20min;(2)医者以毫火针点刺相关督脉穴位,背俞穴及阿是穴。(3)在肾俞、大肠俞左右两侧各用1组电针。以上方法每周3次。

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再行上述方法治疗5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生理病理过程,此外过度劳累、负重以及外感等因素都有可能加速其进展,属中医学“痹证”“腰痛”的范畴。中医学将本病分为“不荣则通”和“不通则痛”的虚实两证。前者由于年老精血亏虚,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后者则为邪气入侵,滞留机体关节肌肉,气血闭阻。目前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往往是临床医生的首推治疗方案[5]。相关研究发现[6],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李靖印[7]观察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针灸推拿组在经过20天的治疗后,其有效率高达98%。

黄教授认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根据经络循行,腰部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所主。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之脉,“是动则病,项如拔,脊痛,腰似折”;督脉“行背部之正中,为阳之都纲”,总督一身阳气;腰为肾之府,“其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黄教授以此3条经脉为主,循经取穴,达温肾通督止痛,调和气血之效;火针、电针又可加强针感,达到持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故可止痛。

肌筋膜炎

患者某,女,22岁,2016年9月1日初诊。2月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左肩胛部疼痛,呈针刺样,可自行缓解,未重视。此后患者反复出现阵发性左肩胛区疼痛,并伴局部麻木感,患者自诉劳累或背重物时可诱发,平素乏力,精神差。舌暗红,苔薄,脉沉弦。查体:背部肌肉僵硬,左肩胛冈上肌部压痛明显,未触及筋结点或条索状物。西医诊断:肌筋膜炎;中医诊断:痹证,气滞血瘀。治则:祛瘀通络,行气止痛。治法:(1)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穴位消毒,以毫火针点刺相应背俞穴、肩井、天宗及阿是穴;(2)于疼痛区拔罐,留罐5~10min,以上方法每周2次。

第1次治疗结束后患者即刻感觉无疼痛感,肌肉松快。24h后患者自觉轻度疼痛,连续治疗6次后患者肩胛区疼痛消失,未反复,无麻木感。

按: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钝痛,且以晨起和傍晚疼痛明显[8]。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证”的范畴,多与风寒湿等邪气入侵,痹阻筋脉,络道阻滞,而致营卫行涩,影响气血津液输布运行有关。

黄教授对于本病多采用毫火针加拔罐联合治疗。一者“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引邪外出;二可祛瘀生新,新血得生,气血得复;再者温热刺激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选取背俞穴可调节相应脏腑虚实盛衰,调节机体平衡,以“阴平阳秘”。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患者在经过4~7次的治疗后基本可以痊愈,收效显著。

小结

痹者,闲也,不通之意,以“通”法为要[9]。黄石玺教授在多年临床医疗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毫火针为主的“温通之法”,他认为改良后的毫火针具有针体细小,易操作,易燃烧,对皮肤损伤小等优势[10],较之传统火针,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黄教授在关节痹证、顽疾重症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愿以此文与同道共勉。

参考文献

[1]张奉春,费允云.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治进展.实用老年医学,2008,22(1):11-13

[2]李萍,王黎明,王延玉,等.火针治疗膝关节积液208例.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60

[3]张云凌,赵学田,李兆文.近十年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9-61

[4]李岩,李平,周震,等.火针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COX-2、IL-1β、BDNP表达的干预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2):36-39

[5]童培建,沈彦,朱少兵,等.两种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中医正骨,2009,21(1):1-5

[6]吴在德.外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48

[7]李靖印.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3):391-393

[8]张英,康明非.针灸治疗肌筋膜炎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47:-49

[9]吴坚,高想,朱金凤,等.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痹证临诊三要诀.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087-1089

[10]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3):231-232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王文燕黄石玺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