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 风湿病即痹证痹病

发布时间:2020-09-16 00:00:00

西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其范围甚广,分为10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多依赖现代检测仪器。目前,临床常用西药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多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开发新药价格昂贵。西医学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就无法从根本进行治疗。多数风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所以无法对因治疗,只能对症治疗。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即痹证、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临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特点,属疑难病症之一。“痹”作为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症。狭义之痹即指“痹证”“痹病”“风湿病”,其又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等。《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而张仲景提出“风湿”一名。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痰瘀为患,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娄多峰教授将风湿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

中西医的最根本区别不是在于形式,而是治病的思想方法的不同,即理论体系不同。两者具体的区别在于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中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有机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本身有自我防御、自我修复功能。因此,中医的主要工作就是激发生命体的潜在能量,发挥人体自身力量来治疗疾病。而西医则把每一个病症看成具体而微的,仔细研究每一个病症的特点,并针对病因进行直接治疗。中医对于相同的病,不同的人,用药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患病时期用药也是不同的。中医治疗是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而西医主要特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略了人是一个整体。中医治疗疾病是辨证论治,对证用药。辨证论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对证用药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如同为关节疼痛,病证有寒证和热证的不同,治法有温经散寒止痛与清热通络止痛之分。中医用药有君、臣、佐、使之说,灵活多变,通过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毒副作用。

现在人类对风湿病的解决虽然方法多,而且疗效迅速,但副作用有时比原发病更重,影响人体健康。关于风湿病免疫功能的调整,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药物或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紊乱的机体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良好刺激作用的药物和因素,如精确的中医药辨证论治、针灸的辨证治疗等,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并达成了共识。(李满意)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