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镜人治病毒性肝炎经验

发布时间:2017-12-01 00:00:00

张镜人教授简介

张镜人(1923—2009)'上海市人,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首届上海市名中_医。张镜人先生出生于名医世家.其曾叔祖张骧云以擅治伤寒,医德高尚而称誉社会。口碑极佳。先生幼承庭训,立志杏林,为张氏中医第十二代传人。自幼攻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在临床上有’着丰富独到的经验与用药特色,颇多创新。如对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有深入研究.疗效卓著。张教授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暨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顾问。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顾问、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2009年,荣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戍型五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肝炎患者或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和戈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或血液制品等)及疗器械、输血或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少数会转成慢性肝炎,有些患者甚至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必须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西医目前治疗上认为: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均不需抗病毒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辅以适当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避免饮酒、疲劳,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若具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在上述保肝治疗的基础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有普通干扰素、聚乙:醇化干扰素及核千千(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大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干扰素类起效相对较慢,但若取得疗效维持稳定的机会相对较高,疗程相对较短,缺点是副作用相对较多;核苷(酸)类似物起效快、副作用小,但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的机会较多。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适时调整方案来进行个体化治疗。若选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还需注意病毒耐药变异的可能。总体上说效果不甚理想,中医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有一定优势。

中医根据临床大致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湿热蕴蒸,脾虚湿阻,肝脾不和,肝肾阴亏,气血瘀滞,疫毒炽盛,肝胆郁热等七种证型。分别采用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益气健脾理气祛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益肾补虚柔肝养阴,行气消滞活血化瘀,清营凉血解毒利湿,疏肝利胆清热导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使用方剂分别为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一贯煎加减,隔下逐瘀汤加减,清瘟败毒饮加减,三金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首届国医大师张镜人教授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有其独到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张教授认为病毒性肝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种证型辨证论治。

1.肝气失疏.脾失健运症见胁肋胀痛,纳减,腹满,肢软疲倦,大便时溏,脉细弦,舌苔薄,质淡红。盖由湿热内犯肝脾,胁乃肝之分野,大腹属脾,厥阴疏泄不及,太阴运化乏权,故症见胁胀疼痛,纳食减少,腹满便溏。湿胜脾弱,四肢无以禀气,则肢软疲倦,热邪侵里,则脉细弦而舌质淡红。洽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之法。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5克,川芎5克,白术10克,白芍药10克,米仁10克,香附10克,枳壳5克,炒黄芩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2.湿郁化热.热扰肝经症见胁胀掣痛,胸闷不舒,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心烦失眠,小溲黄赤,脉弦数,舌苔薄黄,尖红。盖由湿热久郁化热,进扰厥阴,肝气自郁于本经所致,故症见胁胀掣痛,胸闷不舒而脉弦数,心阴受烁,则心烦失眠而舌尖红,热流膀胱,则小溲黄赤。

治用柔肝解郁,清热泄热之法。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j茯苓10克,炙甘草3克,牡丹皮10克,山栀10克,广郁金10克,合欢皮15克。

3.肝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胁痛隐隐,时作时已,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脉细软,舌苔薄,质淡。盖由肝脾气弱.肝不藏血所致,察其脉细软而舌质色淡。自可确诊,气血衰,既不能濡养络脉.又无以上荣头面.故症见胁痛隐隐.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神失养I贝0心悸少寐。

治用益气健脾,养血调肝法。

方用归芍六君煎加减:

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半夏5克,陈皮5克,远志3克,酸枣仁10克。

4.肾阴下耗.水不涵木症见右胁灼热疼痛.目糊耳鸣.夜寐盗汗,腰脊酸楚,下肢乏力,脉细弦数.舌呈花剥或光红。盖由肝肾同源,肾水亏不能涵木,木火窜扰络脉,灼伤胃津所致,故症见右胁灼热疼痛,脉象细弦而数,舌花剥或光红。肝阳升动,阴液不敛,则目糊耳鸣,夜寐盗汗。腰为肾府,肾虚髓减,则腰脊酸楚,腿膝软弱。

治用滋水育阴,泄肝清热法。

方用一贯煎加减:

大生地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赤芍10克,川续断10克,厚杜仲10克,小青皮5克,甘菊花10克,桑寄生10克,川楝子10克。

5.气滞血瘀。肝脾症积症见两胁扪及症积,胀痛或刺痛,肤色晦暗,面部与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形体消瘦,愎满臌隆,脉细涩,舌质紫绛而有瘀斑。乃由气机失调,凝血蕴裹,津液涩渗,着而不去所致,故症见两胁扪及症积,胀痛或刺痛,肤色晦暗,面部与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脉细涩,舌质紫绛而有瘀斑,水谷精微失于充养,则形体消瘦。血结者必蓄水,水气内停,则腹满膨隆。

治用活血化瘀,软坚消积法。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0克,桃仁5克,红花3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石见穿10克,八月札15克,生牡蛎f先煎115克,大生地10克,炙鳖甲15克,香附10克,大腹皮10克,陈葫芦30克。

6.脾土衰败.肝肾亏损症见面色黧黑,肌肤晦黄,胁下症积刺痛,固定不移,胸脘痞闷,形瘦肉削,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脉沉迟,舌质淡紫,苔少。乃由湿困中土,邪从寒化,戕伤肝肾,阳气不宜,寒湿阻遏,胆液浸淫肌肉造成,故症见面色黧黑,肌肤晦黄,脉沉迟,舌质淡紫。属“阴黄”危重之候。气血结聚胁下,则症积刺痛,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清浊相混,水湿潴留,则腹膨胀满,精微不摄,则纳呆便溏,形瘦肉削,精神疲惫。

治用温运脾阳,补益肝肾法。

方用茵陈附子干姜汤加减:茵陈10克,附子10克,干姜5克,自术10克,广陈皮5克,制半夏5克,肉桂3克,菟丝子10克,巴戟肉10克,枳实5克。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