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为肾虚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
发布时间:2014-12-29 00:00:00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后期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固缩肾和尿毒症。目前控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药物并不多,且有副作用大和医疗费用昂贵等缺点,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本病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8~56岁,平均21.31岁;平均病程13.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者9例,高血压型15例,肾病型16例。
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腰脊酸痛,舌淡,苔白,脉沉。中医辨证为肾虚湿瘀型。
二、治疗方法
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降压、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改善贫血、抗感染、使用激素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
处方:黄芪30克,山楂、生牡蛎、土茯苓各20克,杜仲、泽泻、石韦各15克,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川楝子、黄柏各12克,羌活10克,蝉蜕9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三、治疗效果
治疗40例,临床控制7例,显效19例;有效lO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前患者24小时蛋白尿平均为1.34克,治疗后降为0.85克。治疗前患者血清肌酐’(scr)平均为68.93微摩尔,升,尿素氮(BuN)为6.74毫摩尔/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128.63毫升,分钟,治疗后分别降为67.46微摩尔/升、6.59毫摩尔,升、120.38毫升份钟。
四、体会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腰痛”、“水肿”、“虚劳”范畴,其病理机制为止虚湿瘀,湿、热、瘀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配合巴戟天补肾,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泽泻入肾及膀胱经,既可利水渗湿,泄热利尿,又有补益肾水的作用;生牡蛎可化湿利水,加用牡蛎既可补。肾固涩以控制蛋白的流失,又可利水化湿以消水肿;土茯苓入肾、膀胱二经,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具有利水化湿作用;羌活、蝉蜕祛风清热解毒,抗过敏;‘杜仲、补骨脂、仙灵脾滋肾阴、补肾阳;山楂、川楝子行气散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降阴火以救肾水。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健脾、活血、清热、利湿之效,使湿、热、.瘀得除。本文结果显示,服本方治疗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提示本方可以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和减轻水肿。钟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