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女,54岁,2013年08月30日因“反复双下肢浮肿2周”初次来诊。
四诊:患者神清,精神疲倦,双下肢中度浮肿,少许腰酸,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舌淡暗,苔白偏腻,脉沉细。
于2013年9月8日至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3+,潜血:+;血常规正常;肾功:肌酐:126.2umol/L;肝功:总蛋白50.4g/L,白蛋白21.6g/L;双下肢水肿症状仍反复。黄教授接诊后,辨证为脾肾气虚,水湿瘀阻,治以“补脾益肾,利水祛湿活血”为法,予四君二至丸加减,患者大便难解,予四磨汤口服液顺气消积。
具体方药如下:太子参20g茯苓皮50g山药(淮山)20g旱莲草(墨旱莲)15g 女贞子(盐女贞)15g盐山萸肉(制山)30g 菟丝子(盐菟丝)15g香附(醋/制香)20g 海螵蛸(鱼古)15g 芡实(茨实)20g 藿香(广藿香)15g牛蒡子(牛子)15g小蓟25g三七片(田七片)5g炙甘草10g.
2013-09-15
二诊时,精神可,腰酸改善,少许腹胀,双下肢轻度浮肿,纳眠一般,小便量可,尿中少量泡沫,色黄澄清无血块,大便已解。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症状明显缓解,继续以健脾益肾,利水祛湿活血为法,酌加海螵蛸以制酸护胃,藿香以化湿和中。
【理法方药】
太子参、茯苓皮、淮山益气健脾利水,旱莲草、女贞子、芡实、菟丝子补肾填精,山萸肉固肾,配合牛蒡子降尿蛋白,海螵蛸健脾和胃,藿香理气化湿,香附理气宽中,田七活血化瘀,小蓟,炙甘草调和诸药。
【经验介绍】
黄春林教授认为患者中年女性,因“反复双下肢浮肿2周”来就诊,临床表现为:浮肿,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诊断明确,发病血肌酐正常稳定,血压未见升高,未行肾穿刺活检术,结合患者年龄及症状,考虑膜性肾病可能性大,其次为微小病变,具体病理需完善肾穿刺以明确。发病以来未行激素治疗,治疗上建议可先以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雷公藤减少蛋白漏出,促进疾病缓解,通常剂量为2mg/kg.d,诱导期疗程为3个月,逐渐减量,但需注意雷公藤不良反应,其毒副作用主要有5点:1.胃肠道反应2.色素沉着3.性腺抑制4.肝肾功能损害5.骨髓抑制。故在使用雷公藤时可配合其他药物减少其副反应,如给予香砂六君子汤预防胃肠道副作用,予右归丸或五子衍宗丸补肾填精预防性腺抑制,给予六味地黄丸、五脂胶囊预防肝肾损害,给予益血生胶囊、复方阿胶浆预防骨髓抑制。治疗期间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肾功、血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