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对糖尿病防治多有独到见解

发布时间:2014-08-05 00:00:00

编者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仝小林对糖尿病防治多有独到见解,通过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证实中药降血糖效果等同西药,且其他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打破了中医药不能降糖的禁锢,颠覆了传统中医只能辅助西药降糖的尴尬地位。在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他重视还原经方本原剂量,认为是中医疗效突破的关键。

仝小林积极带教,培育英才。学生们在跟师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很多独特经验,现特设跟师仝小林随笔专栏,陆续介绍学生们对仝小林临证经验的总结和感悟,今天以仝小林的从医之路开篇。

恩师仝小林教授是令人钦佩的临床医家,他中医功底扎实,见解独到,临床每获良效,怎样才能达到他那样的程度呢?我和同门们去请教老师,老师饶有兴致地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从医之路。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取的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系,上大学之前也只是在电影上看过留着胡子的老先生为病人把脉,仅此而已,可以说当时对中医的认识几乎为零。”

仝师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家都非常刻苦,求知若渴,所以基本上没觉得学中医有什么困难,只是一直都在思索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刚入学时,他就想着怎样成为一名好医生,怎样学到真本事,“这种信念一直激励我不断努力,直到今天。”

“我开始苦背经典,源于一次和陈玉峰先生的偶遇。”陈玉峰对仝师影响很深。一次,仝师去图书馆借了本《汤头歌决》,恰巧陈老看到,过来聊了起来,陈老推荐他看《濒湖脉学》。仝师回忆说:“我拿着书翻看,陈老把二十八部脉从头到尾一口气背下来,翻到后边十四正经、奇经八脉也是倒背如流,我真是深受触动。之后陈老总是热情地请我去家里做客,给我讲《医宗金鉴》,特别是《杂病心法要诀》,后来寒暑假我必定去拜访陈老,一直到陈老去世。”而后,仝师也曾跟随任继学、尚志钧等多位老师学习,受益匪浅,仝师说:“老师的学习境界让人终身受益”。

仝师告诉我们,他大二时就早早地确立了志向“一定要当个好医生”,本科毕业后,他先后师承李济仁、周仲瑛两位国医大师,一路读到了博士。李济仁先生是位很受人尊敬的医家,是安徽新安名医“张一贴”的第14代传人,传承下来很多病症的诊治经验。李济仁经常把学生们聚集在家里讲授《内经》,特别擅长痹证和痿证的论治,后来在李济仁的指导下仝师开始研究五体痹,并共同出版了《痹证通论》。

读博士期间,仝师跟随周仲瑛老师做国家“七五”计划攻关课题,深入苏北地区研究流行性出血热。那是非常难忘、得以历练的一段经历。

对流行性出血热,周仲瑛的团队早期从清瘟败毒饮入手,以卫气营血辨证来考虑,而北方的杨麦青却按照伤寒去治,江西的团队也提出了寒温统一的问题。起初,周仲瑛的团队主要驻在城市和县城,后来才有机会去公社,从而关注到了更早期病人的周身骨节痛等病症。他们发现原来病人中转时病情已有变化,到了县里就显现出阳明四大症了。回归《伤寒论》原文,从伤寒的整个过程,一日一经,传变迅速。仝师多次感慨,如果不是深入到基层,亲见发病之初表现,结合当时苏北酷寒、生活条件极差情况,恐怕还是不能看透疾病,更谈不上有效治疗了。伤寒中以太阳病最为复杂,举个例子来说:休克早期用四逆散,晚期用四逆汤,早期热郁在里,四肢凉,胸腹热,一旦胸腹触之冰凉,那时候就休克很重了,到了晚期。

仝师对我们说:“如果当初没有经过大病、急症的锤炼,没有在苏北经历大内科、急诊的摸爬滚打,也许就会对很多经典望文生义。”跟周仲瑛学习期间,仝师有机会接触到流行病、传染病、外感病,比如腮腺炎、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从而能够深入地了解疾病、亲手处方,不断地思考和体会,临证水平随之提升。

仝师最为人熟知的糖尿病中医论治,就得益于早期对杂病的研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大幅升高,仝师开始思索中医的治法,最早还是消渴的思路,逐渐觉得不够准确,之后抽丝剥茧,聚焦和发现问题,开始琢磨早期、晚期、肥胖病人的分治,开展了从脾瘅到消渴的研究,逐渐形成以经方为主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理论。首先在降糖中盯住了黄连,剂量小不行,6克、9克、15克,逐渐加大剂量。可是一定要解决伤胃的问题,配了很多热药来试,最终确定天然的暖胃药——生姜、干姜,随后又提出苦酸治甜的配伍方法。

“自己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可能是要做一个好医生的信念比较强烈,这支持我一直保持不断努力,勤于思考,充满激情!”

“第一目标都应该是一个好医生。如果仅仅把所从事的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饭碗,是有些遗憾。做医生,是很有挑战性的职业,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病人的新情况。我曾多次说过,如果把中医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的话,要24小时都在思考。”

仝师告诫我们,医魂是做医生的职业之魂,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有攻克难关的胆识和气魄。所以,当危难之时,需要医生挺身而出,甚至牺牲生命。医德,是做医生的菩萨心,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医道,是修炼、开启医生的智慧。医术,是要求医生精益求精。其中医魂是流淌在医生血脉中的激情、勇气和力量,对医生一生的成就至关重要。有人说学习中医的“悟性”来源于勤奋,很有道理,但不全面。仝师认为和思维类型有很大关系,要学好中医,“象思维”很重要。首先是形象,然后是比象,最后是抽象,学中医要注意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这就是为什么要24小时琢磨中医。因为很多的治病道理,就在自然界的规律之中,琢磨透了,治法就出来了,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力量。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