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为何易中暑
发布时间:2012-06-30 00:00:00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体温在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控制下,使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经常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在36.2℃~37.2℃之间。在常温(20℃)条件下,身体产生的热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发。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增高接近于体表温度(32℃~34℃)时,则辐射、对流散热就难以进行,此时则依靠汗液蒸发的方法散热。若气温高、太阳辐射力强,而空气的湿度也大,空气流动又很小时,辐射、对流、蒸发三种方式散热都难以进行,则身体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产热和散热的平衡遭到破坏,体温调节等生理机能障碍,则容易引起中暑。
如气温在35℃以上,甚至40℃~41℃,太阳辐射强度很大的环境中工作,人体受到热辐射的作用往往是多向性的,除太阳辐射的直接作用外,地面的第二次辐射可使人体的全身都受到影响,在高墙、密植高杆植物的环境中劳作,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更易发生中暑。
劳动强度大、休息少、缺乏睡眠、水盐补充不足、衣服通气不好、以及对气候不适应等情况,都能促使中暑的发生。患有颅脑病变、孕产妇及年老体弱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为预防夏季中暑,应合理安排劳作时间,做到劳逸结合,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多吃有利于防暑防晒的食物,劳动场地备足淡盐开水,绿豆汤及防暑药品,如仁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