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良方治“疰夏"

发布时间:2015-10-04 00:00:00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被叫做苦夏,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疰夏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过来,大多是因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很多水及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现了浑身酸懒无力等症状。另外,人们吃进的食物,在胃肠道里消化、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胃肠壁黏膜血管扩张,需要的血液也相应多一些。但是由于天气闷热,排汗使皮肤的血管扩张,这时皮肤所需要的血液也要多一些。这样一来,胃肠壁黏膜血管的血液相对缺乏,胃液、胃酸的分泌也随之减少,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

“疰夏”暑湿困脾型患者比较多见,可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治宜清暑化湿,处方:藿香、佩兰、陈皮、茯苓、甘草各10克,白扁豆30克,炒神曲、炒山楂、炒麦芽各12克,鲜荷叶2张,大枣10枚。用法:水煎后加冰糖少许,分2次饮服,连服7~10剂,可有效缓解和治疗上述疰夏症状。胡可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