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表现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2-02-13 00:00:00
发布时间:2012-02-13 00:00:00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该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给中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痛苦与不便。近日,记者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脑神经外科专家袁越教授,请他谈…·谈面肌痉挛的表现及治疗的问题。袁教授指出,在致病机理方面,“神经短路”学说现已被临床医生所认可,其依据为颅内面神经从脑干的发出部位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面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导致面部肌肉抽搐。
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
袁教授介绍说,在临床症状方面,痉挛多从一侧下眼睑开始,以后逐渐扩散至面部甚至颈部肌肉,痉挛初期为间歇性,逐渐频繁,特别是在情绪紧张、疲劳等情况时面肌抽搐明显。抽搐严重时可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睡眠,症状可有数天至数月的发作时间。
由于面肌痉挛的致病原因为面神经的根部受到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而面神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是正常的,所以在体检时除可见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外,无其他异常发现。在特殊检查方面,头颅CT或MRI扫描在部分病人颅内面神经的根部可见有异常走行的血管,其他均无异常发现。
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
袁教授说,面肌痉挛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药物注射面神经阻滞治疗。目前无特效的口服药物,临床常用一些镇静安定类药物;神经阻滞治疗是利用肉毒素、乙醇的药物阻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痉挛解除。注射后面神经功能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疗效维持时间短,大部分患者3—6个月又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
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他手术方法由于治疗效果差,手术并发症高,现已很少使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由一位美国神经外科医生首创的,手术方法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症状得到缓解。随着该项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其具有的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很快就被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成为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显微血管减压术还成功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以及顽固性眩晕、耳鸣、神经源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等疾病。
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毫无痛苦。手术切口在患侧耳后发际内,长3-5厘米,在颅骨上钻一直径1.5厘米小孔,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是在显微镜下完成的,保证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和安全r生,手术时间约1个小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于1984年引进此项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面肌痉挛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迄今已治疗患者超过万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经过十年以上的长期随访,治愈率为96%,治疗例数和治疗效果在国内均属领先水平。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已成为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的特色治疗项目之一。
面肌痉挛的病因
袁教授提示,面肌痉挛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面神经从脑干的发出部位由于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而发生脱髓鞘病变,传人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导致面部抽搐症状发生。另外,血管压迫造成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异常增高,亦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一个病因。
面肌痉挛女性较多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多见。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持续至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b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喁斜,无法说话,安静时减轻,情绪紧张、疲劳、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少数双侧面肌痉挛者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重。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面肌痉挛的其他治疗方法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典型病例表现为始于一侧眼轮匝肌的抽搐,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痉挛的频率和程度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手术:主要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日前唯——可以治愈,面肌痉挛的方法。
2.药物:卡马两平、苯妥英,纳等镇静安定类药物,对少数患者可减轻症状,但疗效不佳。
3.中医:中药、针灸等。
4.肉毒素注射法:易复发,须反复注射。易出现面瘫、复视、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上一篇 : 抗心律失常药 自拟方
下一篇 :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变应性鼻炎的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