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的基础疾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变脏腑由肺涉及五脏。因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六淫反复乘袭,各渐发展,并呈进行性加重,终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饮内生,痰浊潴留,心脉瘀阻,发为慢性肺心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特点是在气虚基础上发展为阳虚或气阴两虚;标实之特点有二:一是痰瘀贯穿始终,二是宿邪择机而动。
病案举例
曹某,女,65岁。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8年,慢性肺心病5年。10月15目初诊前10天感冒后喘咳、胸闷、心悸加重,不能平卧,咯黏痰,色微黄,腹胀纳差,自汗畏冷,尿少便干。检查见:紫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湿哕音,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水肿,舌质暗,舌下青筋显露,苔白微腻,脉细滑。辨证为心肾阳虚,痰瘀互阻,兼感外邪。
处方:紫苏子12克,白芥子12克,菜菔子9克,葶苈子15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石菖蒲2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鱼腥草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20克,瓜蒌20克,薤白15克,茯苓15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4剂,水煎服。西药予基础治疗(吸氧、抗感染)。
二诊,药后喘咳、胸闷、水肿减轻,仍痰黄,伴纳差乏力,上方加黄芪30克,桑白皮20克,竹沥10毫升,5剂
。
三诊,喘咳、胸闷明显减轻,可平卧,痰白,腹胀,便干,仍有轻度水肿,上方去连翘、金银花,加桂枝12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2克,麦冬12克,茯苓加至20克,7剂。
四诊,药后尿多,喘咳、胸闷、腹胀显著减轻,活动后心悸、气短,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滑,上方去鱼腥草、白芥子、莱菔子、竹沥,加玉竹20克,香加皮12克,7剂。患者服药后喘咳、胸闷、心悸等症状显著改善,纳增,肿退,二便调。继以葶苈子15克,紫苏子12克,玉竹20克,香加皮12克,黄芪3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石菖蒲20克,丹参12克,红花12克,薏苡仁20克等药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服药20余天,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金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