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并发症防治体会

发布时间:2016-12-19 00:00:00

中风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后果,与中风病的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

急性中风病人来到医院后很多都已经丧失溶栓机会,很多农村病人又没有先期的血管检查,没有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没有及时服药或介入治疗,往往使发病率升高。

临床工作2年来,感悟最深的是中风病的病人往往生命能保住,但却遗留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自身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病的并发症,我想这应当是未来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风病发病急骤,病人入院时往往已经出现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入院后通过及时脱水降颅压,鼻饲饮食等手段,病人生命逐渐稳定,但这时很多病人又出现肺内感染、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癫痫、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肩手综合征、梗死后出血、卒中后抑郁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最后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所以中风病本身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并发症带来的灾难。

肺内感染给我的体会最深,由于病人长期卧床,咳痰困难,加之如果早期意识不清,误吸往往会发生,所以早期吞咽困难的病人及时鼻饲饮食往往是必要的,既能避免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又可以保证营养,为以后病情恢复打下基础。早期翻身拍背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及时翻身拍背,每一小时或半小时一次,力量一定要大,掌握方法,一个方向拍,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两个肺都要拍,一定把肺泡上的黏液震下来,这样才能起到效果。再有每天让卧床病人坐4~5小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也能促进痰液的排出,躺卧位时尽量侧身,以便促进痰液流出。抗生素的使用是目前临床治疗肺内感染的主要手段,病人入院后往往早早给予抗生素使用,可能起初病人体温得到控制,肺内感染似乎不那么严重了,但很多病人往往后期就耐药了,产生了很多耐药菌如孢曼不动杆菌、大肠埃烯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酮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等耐药菌,导致更高级抗生素的使用,最后又耐药,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真菌感染的并发症,我已经有2个病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第一个病人就是最后出现真菌感染,第二个病人可能就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所以入院后不管有无感染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我并不是很提倡,从中医角度讲,早期可以给与参芪扶正、参麦、血浆等静滴,从扶正角度出发,增强病人抵抗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应当是有效的。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病人又一常见并发症,每一个肢体瘫痪病人由于早期不注意加上地球重力作用,行走时往往使瘫痪肢体垂下来,最后导致肩关节半脱位,病人疼痛难忍,服用止痛药,往往又造成肝肾损伤,得不偿失。瘫痪病人用药及针灸和康复后,瘫痪肢体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力量不能恢复到正常,这时病人又急于锻炼,但不注重方法,最后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关节疼痛。早期锻炼应当采用垫软枕等方法使患侧肩关节处于向前、向上姿势,防治肩下垂,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肩关节轻度背曲、手指伸直并外展。行走时用三角巾把瘫痪侧肢体吊起来,行走时家人要托住瘫痪上肢,及时给予按摩,避免肌肉萎缩,被动辅助训练:仰卧、在治疗师辅助下做肩关节内收、前伸、外展等动作。自我辅助训练:病人两手食指交叉向前、上举,屈伸肘关节、旋前、旋后动作,针刺患侧肩齵、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等穴,直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而且可以给予中药四妙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辨证使用,或者小针刀治疗。

中风病的并发症很多,有些病人就算再怎么预防,有时候还是因为病情太重,一些并发症仍然无法避免,但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早期预防,如下肢静脉血栓病人早期就给予抗栓泵治疗,尿路感染病人给予及时导尿及会阴部护理,褥疮病人给予及时翻身擦背,卒中后抑郁病人早期给予心理暗示,树立信心,我想这些并发症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甚至避免的,这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预后。(刘强薛伟伟)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