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心悸针刺治疗取印堂透心区 中药验方

发布时间:2017-10-29 00:00:00

顽固性心悸

女,30岁,2015年10月31日初诊。心慌10年余,加重1年。
 

病史:患者自诉其高一时出现心慌,大学期间因考研压力大,心慌症状加重并伴体质量下降,心率每分钟130~140次,伴有头晕、情绪低落、喜悲喜哭,2012年怀孕期间症状减轻,产后7个月加重,近10年来四处求医,效不佳。

现症见:心慌,精神紧张、着急时加重,发作时心前区、后背部疼痛,平素胆小、害怕、喜悲欲哭不能自制,手脚发凉怕冷,右肾区疼痛,易烦躁,嗳气,脐周疼痛;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d,经期5~7d,末次月经:2015年10月18日,平素月经量少,有血块,色可,无明显伴随症状;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多梦,小便频,大便可,舌红苔薄,脉细涩。高老师诊断为心悸之心阳、心气不足证。治以补心气、温心阳、宁心安神,针刺治疗取印堂透心区、膻中穴、内关穴、巨阙穴、少海穴、太溪穴、筑宾穴、脐心穴,使用0.30mm×40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常规针刺,留针30min,每周3次。

中药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桂枝15g,茯苓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15g,浮小麦9g,7剂,水煎服,日1剂,药渣再煎泡脚。
 

2015年11月8日二诊,患者自述心慌、胸痛症状减轻。就诊时见后背疼痛发紧,易嗳气,自觉仍有紧张、恐惧感,一周内喜悲欲哭次数明显减少,纳可眠差,难以入睡,小便频,大便可,左关脉独大。治疗:继上针灸治疗,中药上方加合欢花15g、夜交藤15g,余不变,继服7剂。
 

2015年11月15日三诊,服上方4剂,针灸两次后患者自述心慌明显减轻,左背疼痛感稍减,气短减轻。就诊症见:紧张时心慌伴左背紧缩疼痛,心前区有刺痛感,时有恐惧感,心慌时加重,一周内喜悲欲哭次数减少至1~2次,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多梦(梦中多见大水),小便频,大便可,舌淡红,舌中部薄白苔,脉左关稍大。治疗:继上针灸治疗,中药上方加百合15g、枸杞子30g、大枣5枚,继服14剂。治疗后病情已基本稳定,现心慌症状明显改善,善悲喜哭症状消失,高老师嘱其调畅情志,适度劳作。随访至今,病情基本稳定。

按:患者主诉心慌,经西医学检查无心脏器质性病变,且伴有气短、心前区疼痛、眠差等症,平素胆小易惊,当突遇惊恐时会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加重心慌症状。《灵枢·经脉》记载:“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据此,高老师认为本病经络辨证属心包经病,当从手厥阴心包经论治。患者平素喜嗳气,《素问·宣明五气》记载:“五气所病,心为噫”,噫即嗳气。患者平素手脚发凉怕冷当属阳气虚的表现,而又抑郁喜悲欲哭,《灵枢·本神》有言:“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因此患者又兼心气虚。追问病史时得知,生病期间其父亲去世,曾长时间过度悲伤,心慌诸症皆加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五邪》言:“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高老师综合脉诊,四诊合参,诊断本病为心悸,证属心阳不足、心气虚衰证。

《灵枢·五色》言:“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高老师注重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善于运用面部全息理论诊疗疾病,高老师认为,当脏腑肢节有病时,就可以应用一针疗法针刺其对应部位。下极对应的脏为心,故针刺以印堂穴透心区治疗失眠、心悸、抑郁等与心神有关的病证;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为宗气之所聚,故可治疗一切与气相关的病证,且膻中为心包之募穴,《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包乃心之外围,代君受邪;内关为心包之络穴,一穴通心包经与三焦经,《灵枢·经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巨阙为心之募穴,可调心气以定悸;患者心气虚,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应补心经的母穴即少冲穴,但又因其为井穴,根据“补井当补合”的原则而选用少海穴以补益心气;《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筑宾为阴维脉的郄穴,同时为肾经经穴,患者多梦见大水,有肾虚的表现故配合肾的原穴太溪以补益肾气。除面部全息外,高老师善用脐周穴位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难经·十六难》曰:“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脐心穴为高氏奇穴之一,位于肚脐上约0.5寸处,此穴靶向治疗心系病证,故针灸方以印堂透心区、膻中、内关、巨阙、少海、太溪、筑宾、脐心以补益心气,疏导气血,理气止痛。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言:“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患者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且悲伤欲哭,不能自已,皆为心气、心阳虚之症,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方中取桂枝与炙甘草甘温之性以温养阳气,补心阳之虚,且桂枝为枝类药物,有通达的作用,可通达血脉。龙骨与牡蛎质重,可镇静安神收敛浮越之阳气,加茯苓以益心脾而宁心神,增其安神之效,《灵枢·五味》记载:“心病者,宜食麦”,遂以浮小麦养心气。二诊患者左关脉独大且情绪不畅、入睡困难,遂加合欢花以解郁安神、夜交藤以养血安神,《神农本草经》记载:“合欢,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夜交藤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三诊时患者入睡困难,多梦且梦中多见大水,《素问·淫邪发梦》记载:“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此为肾虚之象,故加用枸杞子以补益肝肾,加百合以养阴清心、宁心安神。综上针药并用,内外合治,遣方用穴精确,方证相合,诸症自消。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