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失眠施以重镇安神药

发布时间:2014-03-05 00:00:00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成肇仁是著名的伤寒学者,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笔者在跟师学习之余,深感其处方用药之神奇,现举其治疗失眠医案几则,以飨同道。

  失眠,古代文献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形成原因,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记载:“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归纳起来,不外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者阴虚不能纳阳,二者阳盛不得入于阴。

  成肇仁认为,不寐虽病位在心,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此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宿食停滞,运化失司亦可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

  不寐有虚实之分,与七情密切相关,七情劳倦内伤心肝脾肾者,由于阴血不足,多为虚证;情志过极化火,或痰湿阻胃凌心者,多为实证;脾虚生痰而卧不安者,则为虚实夹杂。目前临床以虚实夹杂者为多。

  治疗失眠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二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施以重镇安神药。三是注意精神调养。笔者现以具体案例阐释。

  脾虚肝郁气机不畅

  余某,女,51岁,2013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失眠4年,伴倦怠,心烦,胃脘部烧灼感,大便偏稀,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法半夏15克,茯苓神各15克,陈皮10克,竹茹15克,枳壳10克,黄连6克,炒酸枣仁15克,炒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生地15克,百合30克,夜交藤3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合欢花15克,焦三仙各15克,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日分3服。

  二诊:上证减轻,舌暗苔薄白,脉弦细。守上方去生地、百合、厚朴,加丹参15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7剂。

  三诊:失眠好转,但仍觉胃脘部嘈杂不适,伴脘腹痞胀,口苦,时有烘热,舌暗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太子参15克,炒白术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广木香6克,陈皮10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黄连6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苏梗10克,龙牡各30克(先煎),柴胡10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日分3次服。

  按:患者失眠伴有倦怠,大便偏稀,乃脾虚之象,脾虚无以化生精微,不能滋养于心,可导致心神不安;心烦,脘部烧灼感,乃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郁胸膈所致,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亦是脾虚肝郁,郁久化热之象。

  处方以六君子汤健脾以养心;“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此病例虽非伤寒误治所引起的,然其病机相同,均为胸膈有郁热,气机不畅。

  遵循证同则治同的原则,二方合用,同黄连、夏枯草、竹茹一并清泻胸膈郁热,调畅气机;用百合地黄汤滋阴养血,炒枣仁、夜交藤、合欢花养心安神;郁金疏肝解郁,焦三仙和胃以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解郁热,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之效,收效甚好。二诊、三诊时病情续减,以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为主加减化裁收功。

  痰热互结伤津扰神

  陈某,男,50岁,2013年5月22日初诊。患者失眠多梦数年,伴夜半口干欲饮,时胸痛,嗳气,舌暗淡苔黄腻,脉细滑。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瓜蒌皮15克,黄连6克,茯苓神各15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龙牡各30克(先煎),炒酸枣仁15克,夏枯草30克,太子参15,炒白术12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制龟板20克(先煎),夜交藤30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日分3次服。

  按:此患者失眠多梦数年,伴夜半口干欲饮,系由痰热互结于内,暗秏阴津,阴液亏虚不能上润清窍,夜半属阴,阳不入阴,阳热互结进一步耗伤阴液,故夜半口干欲饮。痰热结于胸中,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故见胸痛,嗳气;舌暗苔黄腻,脉细滑,乃脾虚痰热互结之象。

  处方以柴胡陷胸汤为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异功散益气健脾,化气行滞;远志、石菖蒲、龙牡、炒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气滞则血行受阻,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制龟板滋阴养血,夏枯草清热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效,故收效甚好。

  痰气互结肝脾不和

  黄某,女,43岁,3013年5月26日初诊。患者口苦、失眠半月,伴脘痞,大便偏干,咽部异物感,可咳出白色稀痰,舌暗红苔薄白,脉滑数。

  处方:法半夏10克,茯苓神各15克,黄连6克,枳壳10克,竹茹12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厚朴10克,紫苏叶梗各10克,桔梗10克,太子参15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川芎10克,炒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日分3次服。

  按:患者失眠、口苦,系由肝脾不和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脾伤不能正常化生精微,酿湿成痰,故可见咳出白色稀痰;痰湿中阻,阻滞气机,升降失常,故见脘痞,大便偏干;痰湿中阻,气滞不通,痰气互结,阻于咽喉,故有咽部异物感;舌暗红苔薄白,脉滑数亦是痰气互结之象。

  处方用半夏厚朴汤合酸枣仁汤化裁而成,法夏、茯苓、厚朴、紫苏叶梗、桔梗、枳壳、陈皮、郁金、浙贝行气散结,化痰降逆;酸枣仁汤养血安神,合竹茹清热除烦。太子参益气健脾,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施行气散结,养血安神,调和肝脾之功,处方用药严谨致密,取效甚好。(吴明)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