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短胸闷 赵宗河按炙甘草汤 此病案收效甚捷

发布时间:2021-12-13 00:00:00

患者刘某,女,52岁,2020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经西医治疗后好转,后又多次因劳累、焦虑等因素反复发作,持续10年之久,近两周因家务劳累再次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由于西药治疗一直无明显好转,准备做射频消融手术,由于害怕手术风险,遂至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赵宗河主任医师门诊求诊。

刻诊:心悸、气短、胸闷、多汗、夜间睡眠差。查:血压90/50mmHg;窦性心律40次/分;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早二联律。舌质淡暗,少苔,脉细结代。一诊辨为气血虚弱,心阴阳两虚夹瘀,心阳虚弱故见气短,心阴虚,血不养心,则心不藏神,故心悸、寐差。心气虚不能行血,血瘀气滞故见胸闷,气虚不摄津,故见多汗。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方用《伤寒论》炙甘草汤加味。组方如下:炙甘草32g,桂枝24g,生地黄60g,党参16g,麦冬20g,阿胶12g(烊化),火麻仁20g,生姜16g,大枣10g,生黄芪50g,丹参15g。纳入10味药(除阿胶),文火慢煎30~40分钟,共煎两次,共取汁450ml,另用黄酒烊化阿胶12g,分三次分别兑入150ml药汁中,温服。早、中、晚各一次。

二诊:2020年3月16日,服上药3剂后心悸、气短、胸闷症状明显好转,服7剂后诸症皆平,出汗不多,夜寐安。查血压为110/70mmHg,窦性心律74次/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早。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

按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条文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该患者患病已久,气虚血弱,心动悸、脉结代,舌淡少苔,均为气血虚弱、阴阳两虚之象。重用炙甘草为主药,养脾胃补中气,益气血生化之源,党参益心气,补心阳,生地阿胶麦冬、火麻仁养心血,滋心阴,桂枝通心阳,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黄酒通利血脉,重用生黄芪补气止汗,丹参活血祛瘀。该方甘润辛燥并用,使滋阴而不腻滞,通阳而不伤阴,补气而又行血,此其配伍之妙。

此病案收效甚捷,为始料未及。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剂量不同,此病例处方用量按照仲景时代剂量用药,比一般方剂书中用量较大。按现代方剂书记载,炙甘草汤剂量一般为:炙甘草15g,桂枝9g,生地黄30g,党参6g,麦冬10g,阿胶6g(烊化),火麻仁10g,生姜9g,大枣6枚。赵宗河治疗此病例时,剂量是按照《伤寒论》原方,取汉代一两折算法,一两折为8g,一升折为18~30g,故用量较方剂书偏大。这或许是能收到奇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煎服法不可忽视。《伤寒论》原文记载:“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这里清酒的作用不可忽视,日三服是为了使药效发挥到极致。赵宗河以黄酒烊化阿胶,纳入药汁,故能助药效,达到通利血脉效果。

总之,在辩证准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伤寒论》原方剂量和煎服法使用,往往可使全方发挥良好效果。(齐立聪 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