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头晕甚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 中医处方治

发布时间:2022-03-04 00:00:00

本医案是已故江西省著名中医万友生在60余年前的一则医案。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也有反复,如果患者不配合,放弃治疗,则难以达到后续的疗效。

患者万某,男性,51岁。1963年2月19日初诊。诉头晕甚而巅顶时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切以指甲不知痛痒,两目迎风流泪,四肢麻痹无力,精神疲倦,怯寒甚,如果受寒则胸胃隐痛,口淡出水,饮食减少而喜热恶冷,时或噫气吐酸,大便时闭时通,或硬或溏,但溏粪时多,色淡黄,小便有时不利,色多清白。血压:200/120mmHg。

开处方如下:

处方:吴茱萸五钱,生姜五钱,红枣五钱,党参三钱。水煎服。并另吞黑锡丸一钱。服头煎后,稍觉胃中嘈杂微痛,略进饼食后,约十余分钟即止,服两煎后平稳无异状。续进4剂的头两煎反应皆与第1剂同,但胃中嘈杂微痛的时间缩短为约5分钟。自服此方5剂后,头晕见减,精神见佳,口味见好,血压为170/100mmHg(血压测定皆由西医院协助观察,下同)。

守原方加青木香五钱,连进5剂,头晕续减,巅顶痛除,头皮已不甚麻木,面色渐见开朗,血压续降至160/110mmHg。不料守原方再服数剂后,头晕减而复加,血压复升至170/120mmHg。因虑其阳损及阴,恐非纯阳方剂所能收其全效,乃用阴阳兼顾法,改用肾气丸方如下:

3月9日二诊:处方:熟附子五钱,肉桂八分(研末冲服),地黄五钱,山茱萸三钱,山药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牛膝三钱,车前子三钱。水煎服。服后,即感不适,头又痛,胸胃亦痛,坐卧不宁,不能入寐,大便3日未行,小便亦少,怯寒复甚,饮食复减,血压继续升至200/120mmHg。表明阴未受损,阴药难投,属厥阴阴盛阳虚之候,仍应坚持前法,因守前方加减如下:

3月11日三诊:处方:吴茱萸五钱,生姜六钱,红枣一两,党参五钱,旋覆花五钱(布包),代赭石五钱。水煎服。服后,即得安睡,醒来大便1次,先硬后溏,小便2次甚畅利,精神见爽,口味转佳,胸胃痛减,但噫气吐酸较甚,守原方加重分量为:吴茱萸八钱,生姜六钱,红枣二两,党参五钱,旋覆花八钱(布包),代赭石八钱。再进2剂,血压降至190/120mmHg,胸胃痛渐除,精神饮食均佳。唯大便又闭,除守原方再进外,另用陈皮五钱,甘草五钱,煎汤代茶。2剂后,大便通畅,面部浮肿见退,精神饮食更佳,守原方加重分量为:吴茱萸八钱,生姜一两,红枣三两,党参一两,旋覆花八钱(布包),代赭石八钱。再进4剂后,面部浮肿更见减退,头晕渐除(晨起已不觉晕),大便日行1次,已成条,不硬不溏,睡眠甚安,精神饮食益佳,血压降至180/120mmHg,仍守原方再进6剂后,头晕基本消除(唯在头掉转时微有晕意),并无沉重感,头皮麻木全愈,面色已转明朗,浮肿甚微,二便正常,噫气减少,精神饮食复常,脉已不迟,弦象见减(左部已不觉弦),仍用原方再进,虽一切良好,但血压未见再下降,有时头尚觉晕,乃于原方加重代赭石为二两,再进6剂,头已不晕,血压显著下降至150/90mmHg,续进原方十余剂后,诸症全除(仅右脉仍有弦象),经西医院反复检查血压已恢复正常(140/80mmHg)。至四月底,嘱其如法(如饮食注意清淡避免厚浊,原方减轻分量间隔续进等)善自调养,以期巩固疗效(7月份追访,血压稳定,一切正常)。

按吴茱萸汤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表现为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本案坚持用大剂的吴茱萸汤以温肝降逆,其次是加用了大剂的旋覆花、代赭石,以化浊平冲。通过这例治验,还获得了这样一个体会,即中医临床应该按照中医的学术体系,严格进行辨证论治,才能收到成效。不能从中西医病名上,随便对照,以致抱有治疗成见。例如本案,经诊断为高血压病已历数年之久,如果对高血压抱有肝阳上亢的成见,一味采用滋水平木的清降方剂,可以断言,不但无效,而且势必加剧,这可从本案一度误用阴寒药后加剧,获得证明。又如果对高血压抱有只能用镇静的寒药,而不能用兴奋的热药的成见,似亦可以断言,必难治愈本例高血压。不可否认,在临床上,所谓高血压病,适用清降法的较多,而适用温降法的较少,则是事实。因此,本案运用大剂吴茱萸汤温降高血压,只能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必须按照中医的方法辨证,一定要有是证,才能够用是方。(王强整理)(本文所用剂量1钱=5克)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