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处方收集与筛选14个新药队

发布时间:2017-03-12 00:00:00

丁元庆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脑病诊治。共收集丁元庆治疗瘀热不寐处方512首,应用关联规则等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处方中核心用药以及配伍规律。研究发现丁元庆辨治瘀热不寐高频用药前六位的为丹参、郁金、夏枯草、酸枣仁、珍珠母、淡竹叶,配伍以活血化瘀、开郁清热、宁心通脉、安养心神为主。
 

近年来失眠发病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笔者跟师过程中发现导师从瘀热论治不寐有独到经验和用药特色,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收集、整理丁老师治疗瘀热不寐处方512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丁老师治疗瘀热不寐的用药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收集与筛选 

本研究以2008~2014年丁老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出诊处方为来源,以《中医内科学》教材不寐主要症状为评判标准;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自拟瘀热证证候诊断标准如下:患者病程较长,符合“久病入络”的特点;特征性临床表现有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经色暗黑、经行腹痛、月经夹血块,面部痤疮,面暗生斑,白发增多,胸胁刺痛,口腔溃疡,扁桃体肿大等,常伴发甲状腺结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偏头痛、流产史等。舌质暗红或绛紫,布裂纹或瘀斑,舌下脉络变粗迂曲,苔薄黄或黄厚,脉沉细弦数,俱为佐证。共筛选丁老师辨证为瘀热证的不寐处方512首。

1.2 处方处理 

筛选处方,然后录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并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通过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用药规律挖掘。

1.3 数据处理 

依次进行频次、组方规律(支持度分别设为30%、45%,置信度分别设为0.9、0.85)、药队分析(基于结果所得出的药物不足以称之为一首新方,而是一队药物的组合,因此我们命名为药队。选择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 

512首处方中,出现频次高于50的有30味药,使用频次前6位分别是丹参、郁金、夏枯草、酸枣仁、珍珠母、淡竹叶。

2.2 组方规律研究 

经调整,将支持度设为20%、置信度为0.9,分别得到高频2味药、3味药模式。并分析所得药队的用药规则。

2.3 基于熵聚类的新组合及药队分析

2.3.1 核心组合分析 

结合临床,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8个。

2.3.2 药队分析 

基于上述核心药物组合,得到14个药队。

3

讨论

3.1 瘀热不寐病因病机 

丁老师提出由瘀热内扰导致的不寐,称为瘀热不寐。本研究发现,512首处方所治不寐患者常见诱因有压力过大、劳逸失度、情志刺激、嗜食肥甘等。不良生活方式常常导致心肝失调,气血失和,瘀热内生。一方面因热生瘀,表现为情志不畅,脏腑气机失调,心肝气郁,郁而化热;或外感风热,余邪不尽,热灼血凝,因热生瘀,瘀热互结。另一方面因瘀生热,诸如气滞日久,血瘀内结,或久病顽病,邪阻血脉,滞而为瘀,瘀阻化热,瘀热相结。瘀热扰心,心神不宁,发生不寐;瘀热内阻,影响气血津液,扰乱脏腑官窍,波及四肢百骸,出现诸多躯体症状如精力不济、头目昏沉、双目干涩等。

日久则形成瘀热体质,变证由生。久病入络,壅塞经脉;热邪内灼,最易伤阴耗气;津血同源,热灼阴津,炼液为痰,加之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浊,痰瘀互结,伤阴扰神;互结日久,痰火内生,变生他证。


3.2 用药分析 

治当祛邪为先,安神为辅,邪必伤正,不忘顾护正气。约言之,以活血化瘀、开郁清热、宁心通脉、安养心神为基本方法,随症加减,出入化裁。

对本研究结果提炼分析,得到丁老师治疗瘀热不寐常用的药物有丹参、郁金、夏枯草、酸枣仁、珍珠母、淡竹叶、川贝母、麦冬、牛膝、天麻、茯苓、百合等,诸药具有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宁心安神的作用。对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如下:①丹参、郁金:丹参味苦,性微寒,功擅活血凉血,清心安神。《本经》载:“主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赤走血,凡血病凝结者无不治之。”郁金苦辛性寒,为入血分之气药,开郁散结,凉血活血,清心安神。《本草备要》云:“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行滞气,亦不损正气;破瘀血,亦能生新血。”二药合用,活血凉血,清热开郁,宁心安神尤佳,为丁老师治疗瘀热证的经验药对。②夏枯草:夏枯草苦寒,清心平肝,降火安神。《得配本草》谓其:“解阴中郁结之热,通血脉凝滞之气。”合郁金清心凉肝,解郁安神;配丹参行气化瘀,适用于肝郁气滞,郁而化热所致的不寐。③酸枣仁:酸枣仁宁心安神,主烦心不得眠,为历代医家治疗不寐常用的药物。配伍丹参活血清热,养心安神,充分体现了丁老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用药思想。④珍珠母:珍珠母咸寒,重镇安神,清热定惊。对于瘀热内扰,心神不宁所致惊悸多梦者最佳。⑤淡竹叶:淡竹叶甘淡寒,气味俱轻,其主治多在上焦,尤擅清心热。合夏枯草入肝经,清肝泻火,两药相须为用,善清心肝之热,宁心安神。⑥川贝母:瘀热等有形之邪阻于经络,责在气机不畅。川贝母味苦甘而入气分,性微寒,《本草别说》言其“能散心胸郁结之气”。川贝母偏重气分,郁金偏重血分,二者相伍,气血并调。⑦麦冬:血以阴为基,阴以血为养。瘀血阻滞,化热化火,日久伤阴,两者相互影响,阴虚血脉失养而瘀血内生、血脉阻滞益甚。麦冬甘寒,养阴生津,益气补虚,又善清热宁神,阴虚有热者最为对症。配伍郁金清热行瘀,养阴安神,标本兼顾。上述用药体现丁老师治疗瘀热不寐用药特色,以化瘀清热、活血安神为主;兼顾养阴补虚,开郁调气,重镇平肝,抑阳养阴,标本兼顾,疗效较好。

结合所得14个新药队分析丁老师诊治瘀热不寐的配伍规律,结果如下。

P1、P2药队:主要针对瘀热伤阴,特别是更年期女性,肝肾阴虚,瘀热内扰证。知母苦甘而寒,能滋阴润燥,“益肾水”而滋肾燥,行于下则泻相火;黄柏苦寒坚阴,功擅泻相火,退虚热。二药相合,可直入下焦,滋肾阴而降虚火,丁老师常用此配伍治疗绝经期女性肝肾阴虚、瘀热内扰之证。配伍天冬、枸杞子滋补肝肾,养阴安神,桃仁、红花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P3药队:适用于瘀热伤阴,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者。用龟甲、鳖甲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生麦芽疏肝理气,槟榔降气导滞,太子参补虚和中,气阴并补,标本兼顾。

P4、P5药队:主要针对瘀热伤阴,阴阳失调。白芍、巴戟天益阴和阳;淡竹叶、夏枯草、郁金清热安神,开郁散结,清心宁心;白芍、桂枝、龙骨调和营卫,镇静安神。诸药合用调和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P6、P7药队:主要针对痰瘀互结,伤阴扰神者。痰热瘀滞,伤阴耗气,推崇“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的治则,以连翘、川贝母、浙贝母、牡蛎清热化痰,清心安神;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百合益阴清热,阴充则火降,火降则痰化瘀去,心神得养。

P8药队:针对瘀热兼夹痰火扰神证。青礞石味甘咸平,归心、肝、肺经,能坠痰下气,平肝定惊。缪希雍谓:“礞石禀石中刚猛之性,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痰结。”烦躁发狂之人尤为适宜;牵牛子泄浊豁痰,重镇安神;苦参清热泻火,除烦安神。

P9药队:针对瘀热伤阴,肝气不舒,风阳上扰,头痛、眩晕者,或风热外感者。丁老师提出凉散风热药多能清疏肝气肝火,病在上焦,常用菊花、牛蒡子、桑叶、青蒿、薄荷疏肝散热药清肝泻火,平肝熄风,清利头目。

P10药队:适用于热盛化火,或者外感风热者。用黄芩、石膏、甘草清热泻火;僵蚕、蝉蜕轻清化浊,升阳散火,疏风散热。

P11药队:取义于酸枣仁汤,用于瘀热内盛,烦躁不能者,酸枣仁、炙甘草、茯苓养血安神,酒大黄、栀子泻热除烦。

P12药队:针对肝胃郁热者。用川贝母、浙贝母、蒲公英开郁清热,和中安神;石斛甘寒养阴。

P13药队:针对瘀热内扰,肝经热盛,用珍珠母、龙骨、夏枯草平肝清热,镇静安神;丹参、桂枝活血化瘀,通脉安神。

P14药队: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泄浊;桂枝、炙甘草温通心阳,活血宁心,合而共奏散水降逆、通阳活血、化痰安神之功,适用于瘀热内结、气化不利、津液失常、痰浊内生、体胖而不寐者。

综上,瘀热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以瘀热扰心、神机不宁为主要病机特点。“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治以祛邪为主,同时安养心神、顾护正气、调和阴阳。本研究所提取的用药规律与丁老师对瘀热不寐的病机认识、治则治法与用药思路吻合。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处方者的用药经验与学术思想可以得出符合临床实践的解释,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