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改善睡眠有“良方”
发布时间:2018-03-21 00:00:00
发布时间:2018-03-21 00:00:00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加入睡眠世界,保持你的节奏去享受生活”,意在强调昼夜节律在健康睡眠中的重要性。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副主任孙晓伟介绍,昼夜节律是指身体内周期性的事件,只要是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体,体内都有固定24小时循环的生化反应,也就是俗称的“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主要是由褪黑素所控制,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一到夜晚11点便开始大量分泌,到凌晨2点前都是分泌最旺盛的阶段,然后在隔日上午大约8点就停止分泌。褪黑素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速率减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一旦眼球见到光,褪黑素分泌就会被抑制住,因此长期熬夜的人体内的生物钟会受到干扰,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若是遭到破坏,对机体代谢、行为及大脑功能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代谢改变会加快体重增加的速度而造成肥胖;行为上则会变得冲动,情绪难以控制;大脑神经树突长度会缩短,前额叶皮质的机能也会因此下降,影响大脑执行命令及控制情绪的功能。
培养健康规律生活最重要
孙晓伟指出,现代人每天生活环境充满压力,充足的睡眠无疑是休养及恢复活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尽管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根据研究,最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长度是每天平均睡足7个小时(包括午睡)。每日睡眠若是少于5个小时或是超过7个小时,都会使身体患病风险加倍。因此,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生活规律,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关键。
调节生活规律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可按照自身生活习惯和方式,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并严格执行。包括相对固定的睡眠时间、睡眠长度,尽量不要熬夜;午睡以20~30分钟为宜,最好不超过1小时;睡前不过度用脑,睡觉前排除一切杂念,不要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尤其不看具有刺激性、容易导致大脑兴奋的电视节目;睡前不吃夜宵,不要吃让中枢神经兴奋的东西,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放松身心出现失眠时不必过分担心,越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古人说:“先睡心,后睡身”“无忧才是入睡方”。中医提倡“澄和心神”“恬淡虚无”的养生方式,让心情处于平静状态,如果一时难以入睡,可以听一些平淡而有节律的音乐催眠,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上床前温水沐浴或热水泡脚可加入艾叶足浴包,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睡眠。
适量运动长期失眠的人可采用“运动疗法”,每天锻炼1~2小时,适当的躯体疲劳有助于睡眠,但切忌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让自己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
中医改善睡眠有“良方”
除了上述生活中调节睡眠的简易方法,若是失眠时间过长而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则需要及时就医。孙晓伟介绍说,失眠患者可以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疗法、艾灸法、耳穴压豆等中医方法治疗。
中药汤剂酸枣仁30克,柏子仁15克,合欢皮15克,水煎取汁服用即可。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在于肝郁及心阴不足,此方中酸枣仁养心阴,柏子仁养肝阴,合欢皮解肝郁,有治疗失眠的作用。如果患者感到心烦意乱、情绪焦躁,可加入莲子心5克以清心火;也可饮用甘麦大枣汤进行调理,即将甘草9克,小麦30克,红枣5枚三味合煮,能够调节情绪,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另外,也可用枸杞子、桂圆、茯苓、酸枣仁煲水日常饮用。
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有百会穴、印堂穴、四神聪穴、安眠穴、神门穴、照海穴等,兼有心悸健忘者可加心俞穴、脾俞穴;兼有五心烦热者,可加三阴交、太冲穴;兼有头晕口苦者,可加风池穴、行间穴;兼有多梦易惊者,加厉兑穴、隐白穴。
艾灸法常用穴位有神门穴、心俞穴、肾俞穴、百会穴、足三里、太溪穴等。施灸方法为: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皮肤1.5~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能持续刺激穴位,疼痛轻微,无副反应。常用耳穴有神门、皮质下、枕、交感、心、肝、脾、肾、胆、胃。每日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2分钟左右,贴压5~7穴为宜,隔3~5天换1次,两耳交替贴用。
最后,孙晓伟指出,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充足睡眠是健康的一大基石,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因此,生活规律,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快乐享受生活,希望人人都能在充足的睡眠中获得好梦。(张锐衣晓峰郑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