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波提出消化病的中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0:00:00
发布时间:2017-04-17 00:00:00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教授为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认为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简称消化病),是以西方医学理论命名,基本着眼于局部和形态、组织,虽然对消化病的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且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人是有机体,存在着个体差异,且受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消化病的发生及其病理反应也与之相关;不少消化病是先功能改变后置于形态,且不断变化,所以需要有另一种理论去认识、处理,才能更好地防治消化病。杨春波认为中医学是由东方文化哺育而成的医学科学,中医学提供了从宏观、整体、动态去认识消化病的理论和防治方法,强调人的个体差异,重视心理、环境的影响,这不仅是防治消化病的需要,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杨春波提出消化病的中医研究,要依中医理论去认识,从而探讨中医的防治方法。这是一种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目标应是建立体现宏现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功能与形态、机体与环境相结合的现代型中医消化病学。杨春波对消化病的中医研究有以下思考:
文献探讨采用计算机技术,首先查考各种消化病的中医病名,进而探讨历代医家对它的理论观点和防治方法及经验,以及组方配药等,从中寻找思路,得到启迪,以利借鉴。
理论调查包括三方面,具体如下:
病因与发病按中医的病因、发病学说,分别在春、夏、秋、冬各季节,对不同地域、不同饮食习惯和不同的性别、年龄、体质、体性等,进行各消化病中医易发因素的人群调查,用数字证明中医病因、发病理论的意义,为消化病的中医防治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涉理与证构通过临床,用四诊量化的方法,调查消化病所涉及的中医理论和证候表现,进而分析证的表现和构成要素,还要探索既病防变,以及它的演变规律,为制订证的判断标准、微观探索和中医治疗提供正确依据。
探索与揭示证是机体应答病因的整体性综合病理反应,必有其生物学基础。要依据证可涉及的范围、程度,选用现代科技多指标方法,进行动态探索,以揭示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不同水平的微观变化和中医治疗的作用,从中发现新理论,也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积累依据。
诊法验义对中医的重点诊法,望神色、察舌谱、闻声味、切脉象等,采用现代科技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它们在消化各病辨证和病情转归中的意义以及演变规律,也利于诸法标准的制订。
治疗观察消化病的中医治疗内容丰富,有从证、从病、从因、从理、从症等;方法多样,有药物(内服、外敷、灌肠)、针灸、推按、拔罐、食疗等,要依病和观察目的而运用,可单用或合用。要遵循随机、对照、盲法和可重复的原则,按照DME方法的要求进行治疗观察。理想的效果是证候消失、病变还原、病因解除、功能恢复、体质改善和安全无害。此外,尚要探求防变、防传、防复的方法。
防病保健中医依据自己的理论,对防病保健有独特认识和丰富方法。治未病的内容之一,就是未病先防。在对各种消化病易患人群的中医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制订因人、因地、因时的中医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进行效果、安全观察,并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索它的作用。
动物实验这是消化病中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弥补、替代在人身上难于研究和深入观察的问题,关键是仿造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积极探索,以利消化病相关中医理论和治疗方药效果、安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标准制订主要是消化病病证结合的诊断、疗效和安全的判断标准,要依中医、西医两种理论的要求来制订。目前就是要制订每个消化病证候的量化或客观化、证的设立及其判断标准。要组织开展证候及证的临床流行病的调查,建立临床型的标准,逐步替代文献型或专家型的标准,使之更符合实际。调查时要选择单病种,还要注意性别、年龄段和季节的区分。疗效标准也要反映中医理论的要求,按以上“理想效果”,设置不同级别的疗效标准及安全反应。标准还要反复实践,不断完善。
总之,杨春波认为消化病的中医研究,要认真继承、积极探索、开展协作、努力创新,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进步,走向世界,为提高消化病防治水平,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而奋斗。
上一篇 : 治疗感冒的偏方29
下一篇 : 中医论郁证 忧郁情绪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