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发布时间:2017-12-27 00: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2]。由Correa提出来的胃癌的发展阶段“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3]。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CAG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单兆伟教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师承孟河医派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20余载,尽得真传,后又随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证学习3载,学验益精。单教授临证50余年,善于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对CAG的诊疗有独到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总结导师CAG的诊疗特色,以飨同道。

1病机特色

1.1脾胃虚弱为病理基础单教授认为,CAG的病理基础在于脾胃虚弱,正所谓“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人以胃气为本”“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论》)。脾胃虚弱多由气虚开始,且脾胃气虚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中。脾胃气虚,水谷精微运化不利,气血生化乏源,胃络失于荣养,日久遂成黏膜萎缩之疾。且气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中焦,郁而化热,日久可损伤胃阴,终致脾胃气阴两伤之证。1.2湿热、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脾胃气虚,运化不利,水湿内停,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中阻。加之外感湿热之气或嗜食肥甘厚味,内外合邪,加重湿热之证。正所谓“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热病篇》)现代研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程度及肠化相关[4]。单教授认为,湿热体质患者更容易感染Hp[5]。湿热之邪缠绵难愈,延长了CAG的病程。“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气为血之帅,脾胃气虚,气不行血,瘀血内停。湿热阻滞中焦,运行不畅,亦可引起胃络瘀滞。故血瘀为CAG的又一重要病理因素。

2诊查特色

临证诊查CAG时,单教授尤重舌诊,着重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及舌下络脉的变化[6]。诚如徐灵胎云:“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然对于CAG的诊断,仅凭舌象,恐难以明确,故而舌镜互参,取长补短,以综合判断[7]。望舌质可知气血之盈亏,舌质淡红表明气血尚存;舌质淡白说明气血亏虚,结合胃镜可见黏膜变薄,白象明显。望舌苔可明湿热之轻重及有无阴伤,若舌苔黄腻表明湿热明显,炎症活动,结合内镜多有黏膜充血、糜烂,Hp阳性;若舌红少苔表明阴伤较重,结合胃镜多见胃黏膜干枯,皱襞细小甚至消失。望舌下脉络可明瘀血情况,舌下脉络增粗、青紫、扭曲等,瘀血较重,胃镜下可见黏膜下血管显著,颗粒样增生等,部分患者活检可见异型增生。

3辨证特色

单教授认为CAG可分为脾胃气虚、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不足4个常见基本证型。(1)脾胃气虚证: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食后脘胀明显,伴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弱。选方香砂六君子汤化裁。(2)湿热中阻证:症见胃脘痞满或疼痛,嗳气、反酸,或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或有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选方芩连平胃散加减。(3)瘀血停胃证:症见胃脘刺痛或胀满,痛有定处,多夜间疼痛,舌下脉络增粗、青紫、扭曲等,脉细涩。选方丹参饮加减。(4)胃阴不足证:症见胃院隐痛或隐胀不适,口干,饥不欲食,舌红少苔,或苔剥,脉细数。选方麦门冬汤加减。同时,单教授认为,分型只能代表疾病在某个阶段的主要正邪矛盾,而临床病情错综复杂,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不可拘泥于分型。如脾胃气虚证可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湿热中阻证常伴有脾胃气虚或气阴两伤,湿热与血瘀又可相兼为病,疾病后期可出现气阴两伤、湿热瘀阻的复杂证候,故潜方用药时当灵活配伍,标本兼顾。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肝郁、食滞等兼证,又当佐以疏肝理气、消食化滞之法。

4治疗特色

4.1益气健脾养阴和胃治其本张景岳云:“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庶可无虑”。单教授深谙“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理,CAG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气虚,治疗时首重益气健脾,太子参、炒白术常相须而用。“盖脾主运化,其用在于健运”(《吴医汇讲》),单教授认为胃能受纳腐熟水谷,脾能升清降浊,游溢精气,则脾胃自然健运[8]。故临证时尤重斡旋气机,调理脾胃升降功能,在益气健脾时适当配伍理气运脾药物。应用理气药时当遵循叶天士“远刚用柔”之旨,常用药如佛手、香橼等。“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单教授认为CAG癌前病变出现胃阴亏虚证时,病情较深,速难恢复,治当缓图[9]。养阴益胃贵在柔润,常用药如麦冬、百合、石斛等,甘寒滋养胃阴,以复胃腑和降之职,诚如叶天士云:“胃宜降则和者,……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4.2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疗其标单教授认为,湿热夹杂多缠绵难愈。CAG有湿热证者,欲疗顽疾,必首祛湿热之邪。“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温病条辨》),湿重于热者,常以平胃散苦温燥湿,佐以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或以石菖蒲、佩兰等芳香化湿。热重于湿者,则以黄芩、蒲公英、仙鹤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清热祛湿。单教授指出CAG多因久病气血生化不足而致瘀阻胃络,故治瘀重点在于养血活血,代表方如陈修园《时方歌括》中丹参饮。丹参为必用之品,诚如《妇人明理论》云:“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本品活血而不伤正。常以丹参与葛根相配,丹参苦、平、微寒,专入血分,降而行血;葛根甘、辛、平,气轻升扬,鼓舞胃气[10]。二药同用,则气血同调。

4.3运用膏方综合调理提疗效秦伯未《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单教授认为CAG患者多病程较长,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后期常以虚证为主,故冬令膏方进补是CAG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膏方的前提是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控制,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尚可,中焦湿热证候不明显。膏方用药仍以辨证为准绳,或益气清化并行,或益气活血兼施,或益气清热活血同用,或气阴双补佐以清热活血。在此基础上适当加用调补肾阴肾阳药物,调味之品,便可做到治病与养生同行,长期服用,自有防癌抗癌之效,延年益寿之功。

4.4饮食调摄怡情悦性效更佳“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CAG多因饮食不节,日久损伤胃腑而致。单教授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调摄亦为重要,正所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单教授自制一“健康教育处方”,发与就诊患者阅读,并反复劝导患者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对于湿热较重患者,嘱以薏苡仁煮粥喝;阴虚患者,则嘱其以西洋参、石斛泡茶。CAG患者病程较长,常有恐癌思想,单教授从思想上引导患者,放下包袱,积极诊治,定期复查。对伴有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尽早切除病灶,以免延误病情。对于情绪抑郁或性情急躁患者,悉心开导,怡情悦性。常告诫患者,欲根除此疾,宜心胸豁达,怡情悦性,不能全部仰仗药物治疗[11]。4.5用药平和长期服用愈顽疾单教授师承孟河医派,潜方用药讲究纯正和缓,执简驭繁。CAG非一两日可见效之疾,故治疗重在坚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坚持长期服药,方有远功。因此,处方用药当以平和为主,药味不宜过多,以免日久损伤脾胃生生之气。单教授不仅医理精悍,对常用药物口感亦了解于心。选用口感好的药物,不仅符合“胃以喜为补”的特点,且能增强患者依从性,为远期治疗打下基础。临证时,单教授经常讲“王道无近功,多服自有用”,很多患者坚持服药3个月至半年,症状大为缓解,复查胃镜,沉疴旧疾自能向愈。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作者:严湖单兆伟龚长志李亚琪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