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初诊2018年7月3日,患者诉便秘、小便多、失眠10余年。刻下见精神一般,胃纳尚可,面色缺少血色,平素怕冷,容易口渴,上楼时腰腿乏力,失眠,整个晚上都难以入眠,除了非常疲倦时,才能入睡。长期便秘,小腹闷闷不适,淡红舌,薄白水润苔,脉象无异常。平素月经提前,有血块,时月经痛。
病机分析: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病的核心,唯识证无误,与选方恰当,方可愈病。关于患者“小便多,口渴”,《伤寒论》里有五苓散“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还有猪苓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同时《金匮要略》里亦有相关描述,如肾气丸“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与“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亦主之。”
这三个方剂区别如下:五苓散是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运行受阻,多是外感所致;猪苓汤是阴虚夹水饮,多由外感所致;肾气丸是肾阳不足致津液运行受阻,多由内伤所致。如果临证时,只看到患者小便多,口渴,失眠会误以为是猪苓汤。所以不能机械地方证对应,还得辨寒热虚实。患者小便多,口渴,怕冷,且舌质偏淡,上楼梯腰腿乏力,由此可见整个病机肾阳不足是关键。故选方金匮肾气丸,同时患者便秘,故合济川煎。患者失眠,暂时考虑以夜间小便多所致。故选用金匮肾气丸合济川煎加减。
方药如下:制附子10g(先煎),肉桂5g,熟地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5g,肉苁蓉10g,当归10g,升麻5g,枳壳10g,川牛膝12g。5剂,每日1剂,每日2次。患者因月经未尽,2018年7月9日开始吃药。
7月14日二诊:患者诉,服药1次大便解,腹部轻松许多,服完5剂,大便每日2次,还是容易口渴,睡眠改善很明显,小便改善不明显,每晚4~5次。故这次加大助阳化气利水的力度,前方合五苓散加减。处方如下:附子5g,熟地20g,丹皮5g,桂枝10g,炒白术10g,茯苓15,泽泻10g,猪苓10g,肉苁蓉10g,当归10g,升麻5g,枳壳10g,怀牛膝15g。3剂,水煎服。
7月17日三诊:患者诉睡眠、小便明显改善,以前整完难以入眠,现在从晚上11点可以睡到凌晨6点。且小便2~3次。并且面色也好多了。继续服用上方5剂。
按中医疗病,在辨证前,离不开八纲的原则,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原则,切不可机械对应。其次,此患者多年的睡眠不好,然未用一味安神之药,却能达到安神之的目的,不得不感叹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非简单的对症治疗。再者,因此案患病时间较长,且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然这次被笔者侥幸治疗有效,这是经方及时方的力量。(朱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