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吐酸”胃食管反流病 自拟方治疗

发布时间:2020-04-28 00:00:00

自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验案举隅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胃痞”“噎膈”等范畴,证型主要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虚湿热[1,2],其主要病因为脾胃不和、肝气郁结、湿热气滞[3]。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枢纽,斡旋中焦。笔者认为调和脾胃是治病之本,此病宜开郁降逆、健脾益气,故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该病。现分享笔者运用自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1则,以资共勉。

患者,男,43岁,2018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喉中有气上逆,伴呃逆、胃灼热、反酸1年。刻下症:自觉喉中有气上逆,有呃逆感及胃灼热感,反酸,无胃胀痛,痰色白,可咯出,无恶心欲呕,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有裂纹,脉滑。中医诊断:吐酸。病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治疗:健脾益气,开郁降逆。处方:开郁降逆方加减。方药组成: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浙贝母15g,海螵蛸30g,蒲公英20g,大腹皮20g,麸炒枳壳10g,煅赭石15g(先煎),黄连片5g,制吴茱萸3g,瓦楞子30g(先煎),栀子10g,藿香10g,茵陈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每次150mL。嘱其忌食酸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018年4月27日二诊:患者服药期间胃灼热、反酸症状缓解,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嗳气,有恶心感,反酸减少,痰白质稀,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腻微黄,脉沉滑。上方加法半夏15g,瓜蒌皮20g,柴胡6g,白芍15g,姜厚朴15g。14剂,煎服法如前。

2018年5月19日三诊:患者述服药期间胃灼热、反酸症状缓解,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嗳气,有恶心感,痰白质稀,无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腻微黄,脉沉滑。上方加布渣叶20g。14剂,煎服法如前。

2018年6月3日四诊:服药后咽中梗物感较前好转,但间断发作,偶胃灼热、反酸,咯稀白痰,纳眠可,大便每日1次,质稀,小便可,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暗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上方去白术茯苓。14剂,煎服方法如前。

2018年6月24日五诊:服药后咽部有梗阻感,似喉中有痰,进食吞咽正常,无明显反酸症状,偶有胃灼热、胸闷热不适感,纳、眠、便正常,舌淡,苔黄白厚腻,有齿痕,脉细。食管测压未见明显异常,食管pH监测示:食管pH值在正常范围内,反流次数在正常范围内,未记录到相关症状。上方去布渣叶、海螵蛸,加沉香3g。14剂,煎服方法如前。

2018年7月22日六诊:咽中异物感较前明显感轻,胃灼热较前好转,咯白痰少量,无嗳气、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胃胀、胃痛,无胸闷,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上方去栀子,加黄芩片10g。14剂,煎服方法如前。

2018年10月22日七诊:服药后咽喉异物感消失,近2个月未出现胃部烧灼感等症状,无咳白痰,无进食困难,偶见嗳气,无口干、口苦,纳寐一般,二便调,大便成形,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病情稳定,守六诊方14剂继服。

按语:胃食管反流病多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出现反酸、胃灼热、嗳气、食物溢出等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出现食管炎或食管、咽喉组织意外损害。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发,主要病因为反流物攻击及抗反流作用减弱。西医以药物、内镜、外科治疗为主[4]。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笔者结合早期经验及中医经典方剂自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该病,临床疗效良好。

本案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出现反酸,属中医“吐酸”范畴。笔者认为调和脾胃乃治病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斡旋中焦,遂用开郁降逆方治疗该病。该案例患者属肝胃郁热型反酸症,当以健脾益气、开郁降逆治疗,予以自拟开郁降逆方。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三者均有改善脾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5,6];海螵蛸配伍浙贝母取乌贝散之义,是治疗反酸常用的对药,再合瓦楞子制酸止痛;黄连配伍制吴茱萸取左金丸之义,左金丸可逆转三羧酸循环和肠道菌群代谢紊乱,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等作用[7];再合蒲公母、栀子、茵陈清肝胃热;藿香、大腹皮、麸炒枳壳、煅赭石理气降逆。二诊患者反酸缓解,自觉咽中有梗物感,舌淡暗,苔腻微黄,脉沉滑,提示患者主症缓解,但仍有脾虚、气血不足、痰湿阻滞气机的表现,治疗当健脾益气、除痰湿、补气益血。故予上方加法半夏、姜厚朴、柴胡白芍瓜蒌皮。半夏配伍厚朴取半夏厚朴汤之义,以消梅核气;再合瓜蒌皮宽胸降逆化痰,柴胡白芍疏肝开郁,开郁与降逆合用,畅通气机。研究显示,半夏厚朴汤可通过调节血清胃动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分泌,减轻胃内容物的反流程度,减轻炎症反应[8]。三诊患者咽中如有物梗阻,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嗳气,提示患者饮食积滞,脾胃功能仍不佳,故加布渣叶消积健胃。四诊患者脾虚症状好转,故去白术茯苓。五诊患者食管pH监测未见明显异常,且无明显反酸,饮食正常,但舌质淡,脉细,提示食积反酸等症状缓解,但仍有气血不足之症,故去布渣叶、海螵蛸,加沉香纳气温中。六诊患者诸症皆缓解,胃灼热症状减轻,故去栀子黄芩清心肺热、燥湿除烦。七诊患者诸症消失,守方巩固治疗。综合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开郁降逆之功。

综上所述,笔者自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例数不足,后续需扩大样本量,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探究该方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亮,谢晶日,郭鲁义,等.谢晶日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2):136-138.

[2]方华珍,周美珍,黄神安,等.疏肝和胃调神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100例[J].江西中医药,2017,48(11):33-35.

[3]樊凯丽,李廷荃,王雁彬.李廷荃教授诊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18(5):57-58,61.

[4]田发勋.凉膈散加减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48-49.

[5]贺晓芳,贾波,祝捷,等.白术茯苓汤及提取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65-166.

[6]檀新珠,陈语嫣,陈赛红,等.太子参茎叶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29(12):2134-2140.

[7]龚梦鹃,周祥羽,岳贺,等.左金丸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1):56-58,62.

[8]胡雨峰,俞晶华,陈亮,等.加味半夏厚朴汤对RE模型大鼠血MTL、SOD、MDA含量变化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156-15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廉洁

山西省中医院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