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临床用中医经方治疗
发布时间:2022-04-26 00:00:00
发布时间:2022-04-26 00:00:00
全国名中医王晞星治学严谨,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师学习治验3则,介绍如下。
急性肠炎
王某,男,45岁。2008年4月1日初诊。腹泻3日,5~8次/日,曾输液(药物不详)治疗不见好转。刻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稀溏,无脓血,每天5~8次,伴恶心胃脘痞满,纳呆,入睡困难。舌质红,苔腻,黄白相兼,脉滑。便常规:白细胞(++)。
诊断:(寒热错杂,胃肠失和型)急性肠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制半夏、干姜、黄芩各10g,黄连、炙甘草各6g,石榴皮15g,炒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3枚。5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8日二诊:腹痛腹泻缓解,但仍大便稀不成形,每天2~3次,余症均消失。考虑寒热错杂已除,证见脾虚湿胜,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用:党参、炒白术、炒山药各15g,茯苓12g,莲子、陈皮各10g,炙甘草6g,炒薏苡仁、炒白芍各18g。5剂后诸症缓解,嘱其注意饮食调养以善后。
按《伤寒论》中指出:“(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金匱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上述两条论述属于寒热错杂、胃气不和的证治,临床表现上有呕吐,下有肠鸣,中有痞满,立方用药苦辛并用,本证病机是病邪乘虚内陷,寒热互结中焦,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故方用半夏泻心汤开结除痞,和胃降逆。方中干姜、半夏散寒降逆,黄芩、黄连苦降清热,参、草、大枣补益中气。诸药合用,共具辛开苦降、调和肠胃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均具有消除胃肠炎症的作用,本方是治疗急性肠炎的有效方剂。
胃食管反流病
李某,女,53岁,2008年5月6日初诊。反酸半月余,当地就诊无效。刻诊:反酸,胃灼热,嗳气,口干,大便干,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型)胃食管反流病。
方用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制半夏、陈皮各10g,生白芍18g,枳实、乌贼骨各15g,吴萸1g,黄连、炙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枣2枚。5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13日二诊:反酸减轻,胃灼热,嗳气均缓解,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继用原方加煅瓦楞20g。5剂后诸症消失。
按《伤寒论》谓:“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是为四逆散原主治之少阴热化四逆证。而四逆散方中,柴胡疏肝,生白芍柔肝,枳实主降,行气散结而宣通胃络,甘草缓急。四药合用,共奏舒肝柔肝,降逆和胃之功。本方是治疗肝胃气滞的基本方剂,临床运用范围极广,据报道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肥厚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只要具有肝胃气滞证候,用本方化裁主治,均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生白芍、枳实有促进胃肠蠕动作用,故本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
急性胰腺炎
赵某,女,54岁。2008年7月15日初诊。急性左上腹痛3天,伴恶心,呕吐,发热,口干,大便干,小便正常,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血淀粉酶50000u/L,尿淀粉酶30000u/L。
诊断:(肝胆郁热型)腹痛(西医称为急性胰腺炎)。
方用大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制半夏、黄芩、牡丹皮、红藤各10g,生白芍18g,枳实15g,大黄6g,生姜3片,大枣2枚。5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22日二诊:腹痛缓解,偶恶心呕吐,纳差,口干,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滑。继以上方加陈皮、竹茹各15g,舒肝和胃,降逆止呕。5剂后诸症缓解。
按《伤寒论》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有3条:“心下急”“心中痞鞭”“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证病位主要在“心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分析,肝、胆、胰均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区域内,即“心下”。此患者左侧腹痛,属“心下痛”范畴。大柴胡汤方中,柴胡疏泄肝胆郁热,黄芩清热,生白芍柔肝止痛,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腑。诸药合用共奏舒肝理气,通腑泻热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生白芍、枳实、黄芩、大黄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本方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剂。(何院生 山西省中医院)
上一篇 : 夏阳治妊娠感冒方
下一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则治法治瘀必治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