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新冠肺炎,中医着力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而辨证论治,强调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先贤所创制的麻杏石甘汤、达原饮、清瘟败毒饮、银翘散等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老药新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疫学家余霖所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
余霖生活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江苏常州桐溪人。年少时习儒,科举不利,遂学医。乾隆二十九年(1764),桐城瘟疫流行,余霖父亲不幸染疾,为群医所误。余霖从中州赶回故里奔丧,查看诸方,痛定思痛,抱恨终天。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找到治疗这种瘟疫的方法,最终开辟了一条治疗时疫的新路径,创立了以石膏为君药的清瘟败毒疗法和经验成方“清瘟败毒饮”,活人无数。余霖首创的清瘟败毒疗法和清瘟败毒饮,治疗时疫,成效显著,如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载:乾隆癸丑春夏间,京中多疫。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桐城一医”即余霖。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治疗重型新冠肺炎中医辨证属于气营两燔证所用方剂即以清瘟败毒饮(由石膏、生地、犀角、黄芩、黄连、桔梗、知母、栀子、赤芍、丹皮、玄参、连翘、淡竹叶、甘草组成)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来。《疫疹一得》中记述了瘟疫52症,除“舌长”一症外,其余均以清瘟败毒饮为主方进行治疗。清瘟败毒饮综合了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生石膏直清胃热;石膏配知母、甘草是白虎汤法,清热保津,再加连翘、竹叶,轻清宣透,驱热外达;再加黄芩、黄连、栀子(即黄连解毒汤法)大泻火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共用,为犀角地黄汤法,以养阴清热,解毒化瘀;玄参、桔梗、甘草、连翘同用,清利咽喉;淡竹叶与栀子同用,清心利尿,导热下行。
除创制清瘟败毒饮外,余霖治疫还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他认为乾隆年间的大疫乃火毒疫邪所致,强调火毒为无形之邪,故治疗火热疫一不可强发汗,二不可妄攻下,必须以清火凉血解毒为主,其中又以清火为重。其次,强调火毒之邪最易耗伤津液,故清热的同时要注意顾护阴津,这种思想在清瘟败毒饮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方中的生地、玄参、知母等药物在清火的同时均有养阴之功,亦是祛邪不忘扶正。第三,余霖之所以将他的著作命名为《疫疹一得》,就是要告诫人们,当时流行的大疫是以肌肤出现斑疹等为特点的,这也是火热疫毒致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在清热凉血、解毒养阴的同时,也要考虑活血化瘀,如清瘟败毒饮中的丹皮、赤芍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治疗新冠肺炎,很多一线医生发现,有些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确实存在“疫毒易致痰瘀”的情况,故在处方中及时加用了化瘀通络的药物,这正是余霖治疫观点在临床的应用。(赵艳)